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 正文

母亲河畔话《金城》

2021-01-20 12:44:17 智能朗读:

《金城》40年留影

《金城》创刊四十年座谈会日前在我市举行,省内外嘉宾汇聚母亲河畔畅谈《金城》发展的历史与未来。

全国诗歌核心期刊《星星》杂志主编龚学敏说:“伴随着改革开放创刊的刊物,都经历了文学最辉煌的黄金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文学是大家的理想。而当下是一个多元化时代,作者队伍在变,纸媒读者群体在变,但是《金城》对文学的坚守始终没变。依然是兰州文学、文化的一个地标。希望今后《金城》能够立足兰州,立足甘肃,将本土的文化特色做得浓一些,给外地人一个了解兰州的窗口。”

《湖南文学》主编黄斌说:“《金城》一直保持着文学的纯粹,从某些方面来说,比一些有刊号的刊物更优秀,文学内刊作为作家发表作品的一个平台,在作者的成长道路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金城》做出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可以说《金城》是一本厚重大气的刊物。”

《广州文艺》主编、散文家张鸿结合《金城》的栏目设置谈到:“从刊登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到《金城》的选稿有视野、有情怀,文章不局限于甘肃,国内一些散文专刊都很难达到《金城》所刊散文的水准。从‘金城经典’‘本土作品小辑’等栏目更可以看出《金城》在作品刊发上是注重整体展示的。”

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原《飞天》主编马青山说:“《金城》创刊于新文学的繁荣期,始终同甘肃文学的发展繁荣同频共振,息息相关。见证了甘肃文学四十年风雨坎坷的曲折,它如一条蜿蜒裹挟着泥沙的河流,滋养了两岸的杂花草树,几代编刊人以润物细无声的责任感,为文学新人搭建起了平台。长期以来,兰州市文联利用《金城》这个阵地,将全国知名的作家请进来,以讲座、研讨、改稿的方式,举办了多次丰富、务实、富有特色的文学活动。在推动陇原文艺的征程上,始终都与外界保持着良好的协作关系。从八十年代接触《金城》到现在,毫不夸张地说《金城》刊发的一些文学作品,不逊色于名刊大刊,《金城》对待作者,从不吝啬版面。《金城》做得很大气,在人才推介上,不遗余力,做得非常成功。”

耄耋之年的傅金城先生作为老一辈作家,在座谈会现场对《金城》创刊至今的历程进行了细致梳理,并将自己珍藏的几册早期《金城》捐赠给了编辑部。

第一任《金城》杂志主编吴季康先生面对从风雨中一步步坚持下来的刊物,感慨到:“光阴荏苒,白驹过隙。《金城》走过的路很曲折,四十多年了,我们已经老去,而刊物依然在出,这让我很感动。”

著名诗人、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彭金山谈到:“《金城》创刊四十周年了,四十多年前,我还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当时《金城》在1981年3期刊发了我们师大8个人的诗作,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动的,这些年,《金城》刊发了我很多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也专门为我做过一期‘金城经典’,非常感谢《金城》。”

“我是读者也是作者。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歌是在《金城》上刊发的。”著名诗人、《甘肃日报》文艺部主任牛庆国回望了自己在《金城》上发表处女作的往昔。

作家李学辉、甘肃省作协秘书长陈昊结合基层作者创作、投稿以及内刊的办刊理念谈了自己的看法。《金城》的老编辑李养玄以及作家王琰、王安民结合曾经办刊的历程和近年来《金城》的成绩,也进行了发言。青年诗人庄苓作为九零后作家代表谈到:“在甘肃,离年轻人最近的杂志当属甘肃省文联的《飞天》和兰州市文联的《金城》,两个刊物是我们年轻文学爱好者心中的两座文学重镇。”

《金城》杂志现任主编、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习习谈到了“眺望和牵手”的办刊理念。“虽然是一个内刊,但我们要竖起文学的标杆,让我们的基层写作者看到高处在哪里,而且我们还要致力于‘牵手’,对我们三县五区的本土作者不遗余力地进行推介。”

座谈会由兰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海明主持,兰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宏远就《金城》的历史及现状为与会者进行了详细介绍。

□成志达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