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最新报道 正文

矢志抓发展 再跨新征途

2019-09-29 00:00:00 智能朗读:

少先队开展活动

少先队开展活动

群众休闲活动

群众休闲活动

    书记专访

    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全力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

    ——访中共兰州市红古区委书记李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中共兰州市红古区委书记李荣,谈成就,话发展,描绘红古区全力推进“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瞻望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美好愿景。

    李荣说:“我是2009年11月到红古工作的,至今已有近10年时间,这10年也是红古的转型跨越的高速发展期,作为这10年辉煌历程的亲眼见证者、亲身参与者、亲自推动者,我深感荣幸和自豪,同时也对这一时期的各项工作更加熟悉,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旭永特约记者令望海文/图

    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

    李荣说,这10年,红古区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55.4亿元增加到110.72亿元,翻了1.99倍,平均增速保持在12.99%,高于全省、全市的平均增速,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6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23亿元增长到28.78亿元,翻了2.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8424万元增长到8.93亿元,翻了10倍多,特别是在2018年以来,驻区三大企业均走出困境、企稳回升,全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动力发生了深刻变革。

    产业结构更合理发展动能更充分

    李荣说,这10年,红古区成功争取到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和5年政策接续,累计获得中央转移支付16亿多元,累计实施总投资429亿元的产业项目638个,三次产业结构从2009年的8.76比67.88比23.36调整为2018年的7.78比61.22比31.0。一产增加值从4.85亿元下降到4.12亿元;二产增加值从37.62亿元增长到65.42亿元,翻了1.7倍;三产增加值从12.95亿元增长到41.18亿元,翻了3.2倍。

    城乡形象更美人居环境更优

    李荣说,这10年,红古区城乡建设方面的投资累计达到70多亿元,新建改造城市路网35条,新增城市绿地34公顷,34个行政村实现安全饮水、村道硬化、路灯亮化等全覆盖。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7%,地表水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5%以上。

    群众幸福感更足满意度更高

    李荣说,这10年,34个村建成了小康村,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9900多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实施棚户区改造3600多户,城镇新增就业2万多人,开通了海石湾3路公交和城乡、城际班线及民海省级公交线路,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615元增长到19207元,翻了近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512元增长到30346元,翻了3.2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

    李荣说:“当前,我区正在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建设兰西城市群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以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为目标,以建设湟水河流域生态秀美品质之城、兰州新材料产业基地、甘青大通道重要交通支点和现代物流基地、国家甘青藏旅游带兰西黄金驿站和兰西城市群合作发展示范区为重点的‘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高水平制定完善红古区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发展规划,分步骤、分阶段谋划推进实施总投资近700亿元的90个重大支撑项目,力争到2025年‘一城五支撑’建设成效凸显,节点城市建设初具影响。到2035年,‘一城五支撑’全面建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的生态秀美、经济繁荣、特色彰显、人民幸福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红古模式,成为我国城市群节点城市建设的标杆。”

    他说,在建设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为核心的“一城五支撑”发展战略中,要重点做好五篇文章。首先,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依托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独立工矿区改造、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等四大国家级政策平台优势,以“建集群、塑品牌、构平台”为重点,实施煤基循环、高端炭素、有色冶金、生物科技、城市矿产、新型建材等“六大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工程,加快实施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总投资15.5亿元的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经济区红古园区和连海经济开发区红古园区两个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先进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促进新型材料产业向高端化、循环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将红古区打造成为兰州乃至西北地区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打造甘青大通道的重要交通节点和物流基地

    李荣说,其次,着眼强化红古作为兰州西大门的“桥头堡”和商贸物流的“中转站”功能,依托川海大桥、团结桥等重大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工程,以“构通道、筑枢纽、强功能”为重点,有效整合现有运输资源,加强公路货运、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国供销红古农副产品物流园、天津物产集团现代商贸物流港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加快农副产品、生产资料、生活物资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全力推进实施总投资19.2亿元的京藏高速公路海石湾收费站连接道路改扩建、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北环路公交枢纽站和47个坪台地连接线项目,争取新建京藏高速张家寺出入口和花庄至兰州新区高等级公路,逐步形成铁路物流、公路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圈,全力打造兰西经济带上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中转站。

    打造兰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李荣说,三是以“抓重点、求共赢、谋政策”为重点,抢抓国家支持开展省际交界地区区域合作和推进兰西城市群的重大战略机遇,依托红古与民和地理毗邻、人文相近、联系紧密的优势,大力开展先行先试,推进交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一批重点项目,在电价、土地开发、财税、投融资等方面共享政策,共倡“民族团结”品牌,共筑区域性公共服务高地,共塑“一河两岸”景观,共同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建设兰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打造湟水河流域生态秀美品质之城

    李荣说,四是以“提品质、拓空间、塑风貌”为重点,实施“绿满红古”工程,积极推进气、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湟水河、大通河两个黄河一级支流水流域治理,实施大通河防洪综合治理、湟水河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强化输入性污染联防联控,加强窑街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109国道沿线整治绿化和面山绿化,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依托交通区位、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产业基础等,充分挖掘城镇独特元素,围绕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红古河湟城郊休闲度假小镇、生物科技小镇、花庄安全食品小镇、平安炭材料科技小镇。大力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夯实旅游休闲、商贸商务等城市中心功能,加快海石湾南区独立高中、区医院改扩建、海石湾北区幼儿园等民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山水生态宜居品质,全力做强做靓中心城区,建设区域性公共服务高地,努力建设成为湟水河流域乃至黄河上游有影响的秀美品质之城。

    打造国家甘青藏旅游带“兰西黄金驿站”

    李荣说,五是围绕塑造“河湟龙城·唐蕃古道·兰西驿站”旅游形象,以“塑形象、造龙头、提要素”为重点,走“大景区、大品牌、大产业、大发展”之路,打造强吸引力旅游产品,推动关键旅游要素提升,加强旅游营销,完善住宿、餐饮、消费等配套设施,建设知名“兰西黄金驿站”和兰州西宁的后花园。发挥红古位于甘青藏交通大通道咽喉位置的优势,实施“旅游+文化、+工业、+农业、+养生、+教育”融合发展战略,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民俗文化、工矿遗迹的潜在旅游价值,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包装旅游线路,主动融入周边大景区和旅游带建设,推动建设“红古47台”都市乡村旅游带,加快实施窑街煤电工矿旅游、水车湾城郊森林公园、东方园林生态旅游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力争将红古打造为甘青藏旅游带上的黄金驿站。

    “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李荣说,只要全区上下一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建设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蓝图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区长专访

    抢抓机遇乘势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红古

    ——访兰州市红古区委副书记、区长薛蕾

    70年来,一代代勤劳质朴、敢拼敢闯的红古儿女,矢志抓发展、同心搞建设,促使县域经济实力跃升至全省前列,城市建设从无到有、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红古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历史性进步。70年战天斗地、克难奋进的光辉历程,令人动容;70年建设发展、转型跨越的伟大实践,让人振奋。

    进入新时代,面对红古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赶超、高质量发展这个重大时代命题,红古区委副书记、区长薛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红古区委、区政府科学审视、综合研判红古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充分抢抓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兰西城市群等重大政策机遇,提出了实施‘一城五支撑’战略,打造兰西城市群中重要节点城市这个解题思路。但要把思路变成举措,把蓝图化为现实,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敢死拼命抓落实。”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旭永特约记者令望海

    着眼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加速工业转型动能转换

    薛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始终是红古的主导产业,工业占GDP的比重保持在60%至72%区间,是亚洲最大的炭素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煤炭、电解铝生产基地。但以“两高一资”型为主的工业结构,恰恰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唯有转型才是唯一出路。

    我们将坚持转型主线,以培育壮大“十大生态产业”为突破口,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两手抓,充分挖掘释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四大国家级支撑政策的潜力和红利,着力建园区、抓项目、促集群,加快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加快国家级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开发建设,实施好南三路西延、自来水厂改造提升二期、固废处理中心以及夹滩一路、滨河西路等9条园区道路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同时,我们将按照“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围绕园区建”的思路,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转移,确保宝方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废黄板纸再制造二期、5万吨废电线电缆拆解等项目早建成、早见效,培育壮大“城市矿产”、高端炭材料、循环经济、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把园区打造成推动经济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点。

    着眼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生态谷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红古区农业基础条件得天独厚,优质果品、富硒蔬菜、高原皇菊、薄皮核桃等特色农产品极富盛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势头强劲,是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前5位。但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审视三农工作,还存在增长空间受限、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她说,我们将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生态谷”目标,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不断开拓农业发展新空间。坚持走“园区+基地+农户”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快鑫源现代循环农业、罗金台有机观光农业、鸿翔现代农业等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抓好万亩精细蔬菜、千亩优质果品和中植10万头生猪、海康百万只鸡等特色种养殖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要大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培育发展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扶持红古蔬菜网、农迈特等电商企业扩大业务量,拓宽农产品网上销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化增值,助力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着眼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加快发展通道物流经济

    红古毗邻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区位优势独特,公铁运输便利,是青藏与内地联络的黄金要道和物流通道。但是长期以来,红古连接甘青、辐射青藏和高原缓冲地带的交通区位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

    她说,我们将立足甘青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支点和物流基地定位,实施“通道+物流+旅游”,通过实施川海大桥、47个坪台地道路连接线、G109海石湾至王家口快速通道、团结桥等一批重大交通突破工程,加快中农批农副产品物流园、天津物产集团现代商贸物流港、“飞地”物流园等物流项目,发展二次加工、分拣包装、货物转运等延伸产业,实现落地转化、落地增值,全力建好大通道、做强大物流,发展通道经济。尤其是要大力推动自然资源、民俗文化、特色农业、工矿遗迹等向旅游资源转化,完善购物、住宿、休闲、餐饮等配套设施,办好乡村文化旅游节、汽车越野拉力赛等品赛赛事,打造甘青藏旅游带上的黄金驿站,实现“通道”变“游廊”。

    着眼建设精致精品城市推动城市基础完善品质提升

    近年来,红古区按照“一心两翼”城市发展布局,坚持基础先行、精建细管,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但城市建设基础弱、底子薄,海石湾与窑街旧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薛蕾说,我们将以“精致兰州、精品红古”建设为目标,下足绣花功夫、拿出工匠精神来建设和管理城市。要在加快供销联社、凤凰城西侧、客运中心“三大片区”综合开发,推动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同时,按照“城市双修”的理念,着力在补短板、提品质、塑形象上下功夫。尤其要围绕老旧楼院改造、地下管廊建设、楼宇亮化改造、城市路网延拓等“城市修补”工作久久为功,实施好滨河东路新建、10个老旧楼院改造、十字路口提升等城市补短板工程,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城市。要注重塑造城市内涵、挖掘城市文化肌理,建设一批景观小品、小游园、小水系,让城市处处是景,移步换景,让群众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着眼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做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

    薛蕾说,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施政初心,实施了安全饮水、农村“三改”、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民生实事,完成棚户区改造4000余户,开通省际、城际公交线路7条,新增学位1000余个,出行难、入园难、就医难等一批群众关注的问题加快解决,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我们将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好事实事,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难心事、烦心事。重点从社会保障均等化、教育优质化、医疗普惠化等方面精准发力,实施好海石湾南区独立高中、省人民医院红古分院改扩建,区技工学校异地搬迁改造等项目,抓好2882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脱贫攻坚“3+1”清零冲刺、创业就业和再就业、特殊群体关爱服务等工作,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着眼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薛蕾说,近年来,我们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破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推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取得积极进展,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76%以上。但与群众对“绿水、青山、净土”的美好期待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薛蕾说,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处理发展和环境的关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尤其要以大通河、湟水河“两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气、水、土污染综合防治,加快窑街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海石湾北山绿化面山绿化、湟水河流域红古段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工程,提高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守好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生态秀美品质之城。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