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 正文

12月十佳“兰州好人”发布

2019-12-20 00:00:00 智能朗读: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晓霞)12月19日,兰州市文明办发布组织评选出2019年12月十佳“兰州好人”。他们分别是:“助人为乐”好人:包二妮、冯卫民、李晚明、朱成花、张琳、魏宏占(已故);“见义勇为”好人:范效宏;“敬业奉献”好人:岳建国、;“孝老爱亲”好人:马全花、曾朝兰。

    包二妮,兰州市城关区爱心驿站公益协会志愿者。包二妮出身农村,是一个只上过小学的家庭妇女。从第一次参加“春运暖冬”行动开始,她7年坚持每年参加暖冬行动,风里来、雪里去,帮助兰州客运中心现场的过往旅客。连续三年的、年关岁尾的40天春运坚持,对每一名旅客的热情笑脸和提拿帮运,都是她“不忘志愿初心”的朴素表达。2019年秋天,兰州市周边农民的大白菜、芹菜、紫甘蓝等众多蔬菜卖不出去,出身农村的她联合了大青山市场的菜贩子们,从农民手上把这些菜买了下来,在她的倡导下,采收运送各类蔬菜58.3吨,免费发放兰州10个社区、受惠市民两万余人。本来只负责后勤工作的她,却直接到一线,从一刀一镰的采收,一篓一筐的背驮,到围栏装车的码垛,包二妮风餐露宿,连续在田间地头奋斗了近40天,解决了30多户村民的困难。自己却瘦了十几斤,脸冻得通红,布满了血丝,一双手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划伤。七年来,从敬老院慰老,到山区留守儿童助学,从七彩节日的一碗碗饺子、粽子和腊八粥,到农民手上的一颗颗菜。她从一个普通的母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2000多小时,捐资捐款四万余元。

    冯卫民,兰州吉祥雷锋车队队长。2017年11月25日上午9时,亚欧商厦门前一奥迪车突然发生自燃。情况危急,很多人都吓坏了,害怕油箱着火发生爆炸,途经此处的冯卫民二话不说,下车从后备箱拿出灭火器帮助救火,最终火被扑灭,现场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央视《东方时空》及多家媒体对他不顾自身安危英勇救火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19年国庆期间,冯卫民和队员又去看望行动不便的张奶奶。聊天中,老人无意间说起,她从电视上看到兰州的变化好大,兰州越来越美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心,他和队员就决定带张奶奶逛逛兰州城。第二天,他们借来轮椅,放弃了周末的黄金跑车时间,带着张奶奶和另外两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前往仁寿山、植物园、黄河风情线等地游玩。2019年11月,他和吉祥雷锋车队的队友们,打造兰州市第一支“精致出租车组”,在车上配备了宣传兰州的《文明兰州》杂志、垃圾袋,抽纸、矿泉水、晕车药、急救包等物品,供乘客免费使用。精致车组投入以来广受市民好评,各大媒体也对此争相报道。总志愿服务时长达614小时。

    李晚明,兰州市富通铁路通信物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近年来,眼看着身边许多退休老人热衷于打麻将、玩牛九牌,甚至成群结队参加各类传销、保健品等组织形式的授课,或参加非法集资、投资等,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隐患。他作为一名老党员,深感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积极用文娱活动的方式,组织他们集体活动,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健康快乐地过好退休生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从2013年以来,他自费一次性购置电子琴、扬琴各一架,胡琴50把,大功率功放2台,调音器以及各种打击乐器等若干,利用企业办公用地作为活动场所,吸引器乐及声乐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由于有了方便宽敞的活动场所,很快得到广大老年音乐爱好者的赞许和参与,参加人员遍及七里河、城关、西固、安宁等区,人数达百余人。2010年以来,他扶持创办秦腔自乐班一个,并购置全部所需乐器。截至目前,已累计购置各类乐器价值20余万元。近年来,他所在的公司多次受到表彰,被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政府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朱成花,西固区先锋路同济大药房总经理。一次,朱成花对西固一独居老人入户陪聊、身体健康检查时发现,老人不仅孤独,还患有严重的带状疱疹,朱成花和团队带着老人到就近医院检查,看医生、取药记医嘱,通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照顾,老人的病慢慢地有所好转,事后她心生经常帮助孤寡老人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坚持就是8年。8年间她深入约400多户孤寡老人家中开展服务活动,400多名老人受到帮助;2016年,她带领志愿者团队来到靖远县北湾镇金山村,对村上134户残疾人进行帮扶;2019年8月,主动募集药品及物资共计34156元,组织志愿者对武威市古浪县西靖镇圆梦新村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2014年她被评为70后创业代表,2015年被评为创业带头人,2018年被西固妇联评为巾帼创业带头人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西固区十佳志愿者荣誉称号。

    张琳,甘肃无二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总经理。2014年7月,张琳和志愿者第一次走访帮扶家庭,便来到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街道二营村的柳文萍家中,见到其儿子王世钢,虽然已经16岁了,但先天的脑瘫让他丧失了语言能力,一直都不会走路,每天盘坐在床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自己不能照顾自己,需要有人时时刻刻照顾他,临走时,张琳什么话都没有说,默默地留下了2000元钱……张琳了解到武警甘肃省总队医院有一个减免医药费救助家庭困难的脑瘫和骨病青少年的项目,便和志愿者们积极奔走,力促此事。当年12月,医院迎来第一批脑瘫患儿,对于脑瘫孩子的治疗,费用一直是这些家庭最大的负担,她联系社会力量,通过各种筹措手段,免除了孩子们的治疗费用。近六年来,张琳和志愿者们共帮扶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安宁区社会福利院、兰州市盲聋哑学校、榆中县马坡乡等39个乡镇(单位)残障青少年家庭6256余人次,捐助煤炭、衣物、小尾寒羊等物资总价值236万余元。总志愿服务时长2765小时。她先后荣获兰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敬老孝贤”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魏宏占,皋兰县石洞镇魏家庄村村民,2019年10月28日因病去世。魏宏占是一名建筑工人,乐于助人的他经常得到同事和朋友的称赞,不幸的是,今年春节刚过,他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治疗,却被诊断为结肠癌。10月28日,魏宏占终因医治无效去世。按照其生前遗愿,家人将两片珍贵的眼角膜捐献给了兰州市红十字眼库。“刚开始家里人也都想不通,但是他坚决说这也是一份大爱,要把大爱精神留在人间,我和孩子们也就支持他了。”魏宏占的妻子说。10月29日,角膜检测结果出来了,魏宏占捐献的角膜质量优异,适合移植。近日,在兰州某医院,角膜病专家邢华平为一名患有“角膜斑块营养不良”的女子进行了角膜内皮移植,使她重获光明。魏宏占的另一片角膜则被送往千里之外的沈阳,为一位罹患角膜盲症的陌生人点亮了希望。近日,兰州市红十字会联合皋兰县红十字会,探望慰问了魏宏占家属,并送上荣誉证书和慰问金。

    范效宏,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范效宏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是学院2018级首批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之一,在家里他是孝敬父母、关心家人的好孩子,在学校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思想积极上进、学习勤学好问,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为人正直乐观,乐于助人,身边的同学遇到困难,他总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经常给人阳光温暖、积极向上的印象。2019年10月20日下午2时许,范效宏与朋友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附近的黄河边散步,就在此时,一位在河边玩耍女孩突然不慎落水并迅速被河水冲向下游,女孩大声呼救,听到呼救声的范效宏毫不犹豫冲到黄河岸边救人,与市民李先生合力将女孩成功救上岸。与范效宏一起游玩的朋友张蓉是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她立即对落水女孩采用心肺复苏、倒挂控水等急救措施,经过20多分钟的抢救,成功挽回了女孩的生命。

    岳建国,兰州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二级调研员。2014年至今的5年时间里,作为兰州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的他,勇于担当、不畏难、不推诿,主动承担起主体责任,主持全面工作,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实践着对技术市场事业的敬业和奉献。他“舍小家,为大家”,虽然妻子远在300余公里之外的天水市工作,但他从未休过一次探亲假,也很少因私事请假,20年里,他休公休假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月。2013年4月初,他带病工作,轻伤不下火线,坚决完成上级指派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天深夜,突然出现的剧烈腹痛,让他大汗淋漓,家人紧急扶他住院检查,经诊断为阑尾炎穿孔,大量脓水已散入腹腔,手术后他放不下精准扶贫工作,仅仅在家休息一周。从2013年到现在,他个人为扶贫联系点的贫困户、联系户解决生活困难、就医买药、子女上学等问题捐款捐物价值近万元。近年来,他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个人1次,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次、甘肃省科技厅“技术市场先进工作者”3次,兰州市“技术市场先进工作者”1次、“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次、优秀公务员9次。

    马全花,原段家川小学退休人民教师,现为兰州新区中川园区新安社区居民。马全花丈夫有四个弟弟,其中三个均为后天性聋哑,听力丧失,只会简单语言表达,四弟今年因车祸身亡,马全花到现在还在自责,觉得她没有做好一个家长,没有照顾好弟弟。其三弟和四弟一直单身,二弟妹也为智力残疾。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里,马全花作为大嫂主动承担起照顾他们的重任。她积极鼓励几个弟弟勇于面对生活,她骑着自行车为在五公里之外工地打工的几个弟弟们送去热菜热饭。作为嫂子,马全花不辞辛劳,一直对弟弟们的生活给予无私照顾和关爱,看他们一天天步入社会,自食其力,她总算放下心来。

    曾朝兰,红古区宣传部工勤人员。曾朝兰有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婆婆因患脑溢血失语、瘫痪在床十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当初婆婆深度昏迷,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她和丈夫在医院守护3个多月,端水喂饭,精心服侍。在婆婆瘫痪卧床的十多年里,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她从城区搬到婆婆居住的农村小院和老人共同生活,照顾婆婆生活起居,二十年来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曾朝兰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护理,曾朝兰婆婆的身体有了奇迹般的转变。公公因高血压、胆结石、双肾肿瘤住院多次,在公公手术后,曾朝兰要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还要精心照顾公公,同时为了不影响儿女们专心工作,还要照顾两个上学的孙子。她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地照顾公婆、照顾家人。她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家庭温馨和睦,用实际行动教导儿女们的感人事迹在红古区海石湾地区广为传颂。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