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本网专题>聚焦2019兰州“两会”>图片新闻 正文

心系民生问题 畅谈发展大计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2019-02-24 00:00:00 智能朗读: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颜晨文/图

    2月23日,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20位来自民主党派及各界的政协委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重大问题,谈想法、建真言、献良策。发言委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每个人在短短6分钟的发言时间内说出了发自肺腑的真知灼见,真正体现了委员们心中“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情怀。

    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为大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就转变政府职能、鼓励民间投资、减轻企业负担、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做好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完善,促使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由于当前经济运行环境复杂多变,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增速放缓,融资难、税费重、企业转型升级困难、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企业发展环境不优等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市政协委员陈国良在代表民建兰州市委员会发言时提出,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陈国良在发言中提出,想要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需要尽快研究出台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在内的综合举措。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

    同时,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在全市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强化“一站式”、“一网式”服务,提升审批的集成度。降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门槛,大力扶持本地民营企业发展。相关部门需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不受侵犯,保障民营企业合法经营不受干扰,增强企业家的安全感、稳定感和信任感。

    陈国良表示,在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方面,运用各种媒体、网络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引导主流媒体从正面发力,宣传民营企业在就业、税收方面为国家作出的重大贡献,宣传企业家艰苦创业的历程和参加光彩事业、公益慈善的先进事迹,形成关爱、厚爱和善待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对人才和新就业大学生实行初步住房保障

    蔓延全国的抢人“大战”,对我市人才工作造成不小的冲击,尤其是西安、成都等邻近城市出台人才新政之后,兰州出现了人才加速外流的趋势。为此,市政协委员李永军在代表九三学社兰州市委员会发言时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

    李永军在发言中建议,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做到产业事业留人。建议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支持力度,扶持行业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大力引进人才,在做大做强产业的同时,促成人才快速成长。另外,建议以精准扶贫事业为突破口,大力培养三农人才,以人才促事业、以事业养人才,在推进精准扶贫事业的同时,为三农人才提供施展空间。同时,要加快落实“租售并举”政策,探索多渠道供给制度。结合市场上新兴的长租公寓,以财政直接补贴房租或减免长租公寓企业税费的形式将其纳入到住房保障体系当中,对人才和新就业大学生实行初步的住房保障。对于有购房需求的高端人才,采取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或给予企业一定政策优惠等形式,对中高级人才实行购房补贴,降低人才的购房成本。

    在培养人才方面,以职业学校为重点大力培养蓝领人才。建议以职业学校为试点,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和组织下,加强职业学校与用人企业之间的联动、合作,针对用人需求进行专业改革,率先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具备实用技术的蓝领人才。针对专、本科高校,积极推进校企、院地融合,加深双方合作。与此同时,加快职称评聘改革。

    李永军还建议,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成立人才建设专项工作小组,由人才、人社、公安、房管、教育、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专员,建立合署办公机制或在政务大厅设人才窗口,专门负责人才政策的具体落实和人才工作、居住、生活等方面事宜的综合办理,实现“一门、一窗”办理,简化程序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对兰州市文化遗产进行“登录”和挂牌

    “这几年,我市已经修缮恢复了不少历史文化古迹,比如青城古镇、河口古镇、鲁吐司衙门旧址、大成殿,以此拉开了修缮历史古建筑的序幕。”市政协委员马军说。目前,兰州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修缮历史文化古迹十分必要。市政协委员马军在代表民革兰州市委员会发言时,对兰州市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出几点建议。

    市民革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兰州历史文化古迹,相关文献史料记载较多,实际遗存较少,零星分布的多,集中连片的少;保护法规与编制规划相对滞后,历史文化街区数量不足、规模偏小、质量偏低。对此,市民革建议,在全市开展全面科学普查,对文化遗产进行“登录”和挂牌,建立全市文物登记保护名录、历史建筑登记保护名录等,及时向社会公布。对认定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等,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挂牌公示,建立历史建筑数据库,提供手机端查询检索,方便群众监督。并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和危旧古建筑修缮工作。拆除影响文物本体的违章建筑,注重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的整治与管理,以古丝绸之路为载体,增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加名城申报有利因素。加大工业遗产开发利用,展现兰州近现代文明成果。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名城保护提供财力保障。加强舆论宣传,增强全社会名城保护意识,推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名城创建工作。

    加快粮油批发市场整体搬迁

    兰州市现有粮油批发市场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运营年限长、基础设施落后、仓储条件不达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储粮标准和粮油食品安全的要求。加之我市对货车实行交通管制,对粮油运输影响甚大,粮油市场搬迁迫在眉睫。但由于新市场经营成本偏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影响了搬迁进度。

    粮油商品经营利润薄、体量大、调运距离远,铁路运输成本较低,所以国内绝大部分粮油主要依靠铁路运输。目前我市粮油大宗商品的运输也主要靠铁路来完成,要进行“出城入园”,粮油市场的选址需要配套铁路专用线。如果距离铁路货运站较远,就使得货物转运环节增加,运输成本加大,以至于影响到粮油成本及供应价格。

    对此,市政协委员安春锋在发言时建议,尽快下发四个粮油市场统一搬迁部署的政府性文件,并明确搬迁时间和进度,确保搬迁行动统一有序、同频共振,从而减轻商户思想顾虑,以尽快实现“出城入园”目标。同时,尽快协调铁路部门修建通往粮油市场的铁路专用线,打造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交通运输网,为市场经营户减少运输环节、降低运输成本提供有力保障,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民营企业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缺乏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目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之一。市政协委员张鸿俊在发言时提出,建议政府加大引导力度,开展相关工作,为我市民营企业做好法律服务工作。

    “我的工作需要经常接触民营企业家,非常了解他们遇到困难和感受。”张鸿俊说,在前期的走访调研中,我市的一些民营企业就认为律师事务所只是给企业打官司的机构,对律师事务所在企业上市、融资、交易结构设计、股权重组、规避投资风险以及整合各方资源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实际上,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由于熟悉法律法规,又能较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国家对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在协助政府招商引资、推动企业上市和融资、项目运营、企业转型等领域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张鸿俊在发言中提出,近年来,兰州地区成立了上千家中小微创业型企业,这类企业在发展初期恰恰面临缺乏资金、股权结构混乱、人员管理松散等诸多问题,亟需法律服务。建议政府协调、邀请执业律师等法律工作人员与这些初创的中小微企业对接,做好初创期的法律服务和事前风险防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营企业要想走得更高更远,必须要做好企业的法律建设。为此,建议建立一个民营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帮助民营企业处理诉讼与非诉讼事务、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调处矛盾纠纷等。

    张鸿俊还建议,充分发挥律师为企业经营发展把握方向的作用,例如组织律师为企业分析经济形势、提供政策导向解读,帮助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选准方向、规避风险、少走弯路,朝更合理的趋势发展。同时,建议推动商会法律服务全覆盖,通过政府引导,工商联、律师协会配合、组织,在兰州地区各商会开展律师事务所结对服务商会企业活动,为商会和企业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的法律服务,即根据商会需要,采取由对应律师事务所选派专业对口的律师进驻商会或定期联系等方式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对疑难复杂的法律问题,交由市律师协会的专业委员会进行集体研讨,确保为商会和企业提供及时、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