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在兰两研究所举办农科开放日活动 兰州人畅享农业科技盛宴
科普爱好者参观研究所特色展馆
同学们参观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
为了向社会公众全面展现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农业重大科技问题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6月26日,中国农科院第四届农科开放日在全国35个院属单位同步举办。中国农科院两家在兰研究所——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和兰州兽医研究所也同步举办了公众开放日活动。本届开放日的主题是“心怀国之大者 科技服务生活”,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中展示近几年中国农科院人智慧的技术和产品,并通过科普讲座、互动体验、科学实验,邀请大家一起感受农业科技。
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探索航天育种奥秘 感受博大精深中兽医文化
6月25日上午9时30分,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联合兰州市七里河区科学技术协会、七里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共同举办第四届农科开放日活动。此次活动紧紧围绕“国之大者”促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贡献开展,旨在向社会公众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氛围。七里河区科学爱好者、甘肃职业建筑学院的大学生、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等百余人参加活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前身能追溯到解放前成立的国立兽医学院,是一所涵盖畜牧、兽医、兽药、草业4大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相关研究领域的科学普及工作,被认定为省市区三级科普基地。
在活动中,科学爱好者们观看了《天选之种》科普视频,聆听了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团队首席专家杨红善所作主题为《航天育种——种子的太空之旅》的报告。
“航天育种与转基因有什么区别?”“所有的种子都能进行航天育种吗?”“为什么苜蓿育种要追求多叶?”在聆听完杨红善所作的报告后,科学爱好者们争先恐后地向杨红善提问,充满了对航天育种的好奇。杨红善一一进行解答,为科学爱好者们打开了神秘航天育种的大门。
杨红善说:“4月26日,研究所提供的紫花苜蓿、燕麦、中间偃麦草、红三叶等21份牧草种子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旅行’半年后回到地球,这已经是研究所参与的第10次搭载试验。通过搭载的种质材料,研究所已经先后培育出‘中天1号、2号紫花苜蓿’和‘中天3号杂花苜蓿’三个国审新品种。”
在杨红善的指导下,参加活动的科普爱好者们在小花盆里亲手种下了杨红善团队培育出的航天苜蓿种子,并带回家进一步培育观察。
此外,科普爱好者们还参观了研究所特色展馆“中兽医药陈列室”,观看了我国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元亨疗马集》、中兽医针灸与诊疗器具以及2000余种中药标本,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兽医文化。最后,科普爱好者们在我国第一位兽医学学部委员盛彤笙院士雕像前合影,回顾了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的历史。
“今天的活动让我了解到了我国航天育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一粒小小的种子居然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我今后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希望有一天也能像科学家们一样报效祖国。”畅家巷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华宇在参加完活动后说。
兰州兽医研究所——
探索国家重点实验室 感受生物安全科技力量
6月26日上午,兰州兽医研究所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统一部署,在所区举办了以“心怀国之大者,科技服务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农科开放日”活动。兰州市第十一中学和兰州市城关区崇德残疾困境儿童服务中心师生共计140余人参与了活动。活动旨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公众和学生的科学兴趣。
兰州兽医研究所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向师生展示兰州兽医研究所作为农业领域的科研国家队,为保障健康养殖和生物安全等国之大计所做出的贡献。本次活动把“走进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视频宣讲和专家现场报告有效结合起来,以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了科普知识传播。
科普讲座后,研究所按照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成果转化的研学产用思路组织了分组参观。师生们在科普员和讲解员的引导下,实地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中心仪器室和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科技支撑平台,近距离接触了口蹄疫疫苗和诊断试剂盒等动物重大疫病防控产品实物,并聆听了产品创制过程介绍。
本次活动为师生们展示了兰州兽医研究所为“保障健康养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物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等“国之大者”所做出的科技贡献;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加深了师生对农业科技工作的认识。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丹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