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人才红利”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兰州工业研究院深入开展“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志愿行动”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突发的疫情,让中小企业遭遇到了极为严峻的挑战。面对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等问题,如何发挥科技人员的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发展,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积极展开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兰州工业研究院主动作为,通过开展“学党史、办实事、科技服务进百企”活动,深挖“人才红利”,深入开展“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志愿行动”,积极探索地方科研院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新路子,为我市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持续健康发展。
问实情 真抓实干抢先机
为进一步促进兰州市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兰州工业研究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优势,按照义务服务的方式,开展以“问实情、出实招、强服务”为主题的“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志愿行动”。
该院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专业优势,坚持义务服务、分类指导、因企施策为原则,明确了三项工作任务,确保“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志愿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特别是科研和技术升级方面,调研了解企业情况,掌握发展需求,找准企业实际困难。同时,了解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建设、生产销售、资金保障、招才用工、技术创新、税费负担、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等情况,摸清突出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出实招 帮助企业解难题
兰州工业研究院通过出实招,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分析归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企业在研发、创新、降成本、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建立问题清单,提出解决方案。坚持分类指导、因企施策原则,逐个予以解决。同时,在服务期间,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针对企业在项目申报、技术咨询、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工艺改造、产品研发、专利申请、技术培训、仪器操作等方面开展服务。
强服务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兰州工业研究院加强服务,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机制性、普遍性问题,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主动对接服务企业。着力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优势,助力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态势、化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兰州工业研究院已为16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颁发了为期三年的聘书,与100余家非公企业对接,并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书》。从申报项目、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及仪器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让科技赋能助力企业发展。
齐上阵 新增“青蓝”助推器
在“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志愿行动”中,为了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提升实效,继续发挥“青蓝工程”的“倍增器”效应,兰州工业研究院结合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十四五”期间科研任务对人才资源的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全面实施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并以点带面,以后备带团队,努力扩大后备人才的数量,提高骨干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坚持志愿服务、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的原则,着力聚焦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齐上阵”,与对接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书》,助力企业发展。年初制定了目标计划,每个部门负责人与专业技术人员签署了目标责任书,工程师服务企业1家以上,高级工程师服务企业2家以上,全年总共服务企业68家以上,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以推动兰州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兰州工业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志愿行动”旨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引导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为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兰州工业研究院实施“青蓝工程”以来,在实践中提升“青蓝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业务能力的实战性锻炼。
目前,兰州工业研究院科技人员已先后深入甘肃省爽口源百合有限公司、甘肃博源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甘肃临夏五山池黄酒厂等多家科技型企业进行技术对接,就申报项目、技术咨询、成果转化及仪器共享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在成果展示方面,兰州工业研究院还将继续搭建成果展示平台、申报课题和开展科研工作,利用专业知识,助力解决更多的基层难题,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图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