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数码> 正文

优化创新创业营商环境 市科技局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2021-12-14 08:43:29 智能朗读:

12月13日,记者从兰州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该局紧紧扭住优化营商环境的“牛鼻子”,加速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增强兰州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与潜能,提升了城市营商环境软实力。

据悉,2020年,全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由2019年的76.14%增长到7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9年58.8%增长到60.4%。兰州市已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全国15个创新策源地城市之一。2021年,黄建平、周又和两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得天、冯起2位科学家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市正在向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快速迈进。

打造高端平台,夯实创新策源城市建设基础

兰州聚焦创新政策、创新体系、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等5个方面,凝练形成26项工作举措,持续加快推进兰白自创区和兰白试验区建设。起草《兰州市培育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方案(建议稿)》《关于成立培育建设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建议》《兰州市培育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近期重点任务分解表》,征集凝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项目31个,赴科技部进行专题汇报对接,加快推动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基础。委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正在研究起草《兰州创新策源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4年)》《面向全国的兰州市创新能力比较研究报告》,突出目标、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创新策源城市建设。建成1个国家实验室、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3个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家和125家众创空间。离子加速器及质量检验检测工程实验室建成试运行、超高温钍基熔盐泵阀试验平台达到验收条件,同位素实验室一期项目开工建设,中农威特P3实验室成为全球最大动物P3实验室。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政策体系

我市编制完成《兰州市“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研究》《兰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与发展规划》(送审稿)《兰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兰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送审稿)。修订完善《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兰州市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印发《兰州市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工作方案》,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部门联合,组建专班,赴南京、合肥、贵阳、成都等兄弟城市专题调研,起草《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破除制约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藩篱,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兰州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强化目标问题导向,加快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

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技术征集和科研攻关,经过实施,“区域流行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建设”“免疫应答及肺部炎症免疫微环境分析在COVID-19 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在兰州市新冠疫情防控中勇敢“亮剑”,全力担当、积极展现实力,兰州市被科技部、财政部确定为科技抗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之一。连续组织实施“十大科技项目”和“十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实扶持资金1700万元,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研发的中空纤维纳滤膜等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重离子加速器治疗肿瘤等技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建成国内唯一的PDC抗癌创新平台,研制的月球样品密封封装子系统、月球样品解封分装操作台等技术为探月新征程贡献了兰州力量。筹备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兰州)现场赛,共征集兰州地区企业技术创新需求159项,征召到70支挑战团队针对70项技术创新需求的100个解决方案,加速破解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企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短缺技术。

实施倍增计划,加大创新主体培育

兰州市通过实施“上规进高”行动,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分别达到800家和1500家。全面推进“三评制度”改革,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科技项目,支持科技型企业科研和人才创新立项138项,支持资金3585万元。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解读,强化科研税收优惠政策落实,2020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共计349家,较去年增加82户,增幅30.7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到86084.7万元,较去年增加21659.41万元,增幅33.62%。截止目前,新增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68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477家,较去年增加60家,增幅14.4%,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现。

加速科技金融创新,护航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我市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4.5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2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指导30家企业获得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1.2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协调贷款1.4亿元。指导兰州科技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以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目标,加强对重点领域、优势企业、重大科研成果的精准支持,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累计投放资金8.27亿元,同时加大投后管理,提升政府引导资金放大效应。

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建成兰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兰州科技创新园开园运行,推动组建兰州先进新材料研究院,加快建设兰州科技大市场,新认定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2家、企业研发机构4家。加强与“国防七子”交流合作,分别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5所高校校地合作部门进行视频会,组织在兰高校院所、央企及省市直属军民融合类企业代表和单位,与“国防七子”开展院地校企交流合作座谈会,凝练院地科研合作项目。召开“兰州—西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对接会,筹备完成第六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和2021年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甘肃站)”生物医药领域项目路演活动。截至目前,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61.05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0.5%。

精准发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首次组织开展兰州市重点人才项目重大技术攻关专项“揭榜挂帅”活动,6项技术需求达成合作意向,下达182.85万元补助资金,支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成功举办第四届“活力金城”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经现场路演,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40万元的研发补助,资助资金共820万元。组织实施2021年度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支持158项,扶持金额3000万元。稳步推进引智基地(示范单位)培育,严格执行初审、实地考察、专家评审等程序,新认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7家和引智示范单位3家。

深化科技合作,推进更高更宽领域科技交流

兰州市科技局与广州市科技局签订《科技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与西宁市科技局签订《深化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关村(国际)控股公司和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兰州科技创新(硅谷)工作站合作协议》。建立北美地区甘肃籍、兰州籍专家库,目前已有25人入库。通过兰州科技创新(硅谷)工作站和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向海内外发布“揭榜挂帅”征集到的技术需求8项。积极对接筹备“兰州自主创新发展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等论坛活动,举办“第二届未来空间技术高峰论坛”,组织省内外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负责人近500余人参加。

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兰州成功举办2021年甘肃省科技活动周主会场启动仪式暨中国共产党领导甘肃科技发展成就展,围绕民众关注的科技热点,开展6大科普互动体验活动和院士专家进课堂、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4个重大示范活动,组织“甘肃十佳科普使者”进行演讲,各项活动现场受众人员累计达2000余人,媒体宣传报道30余条。

组织区县开展2021科技活动周相关活动7场次,开展“喜迎科普日-科普志愿服务走进课后服务”活动,组织在兰中小学生开展“甘肃省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活动,联合市科协开展科普讲解大赛和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依托在兰中小学,深化建设智能制造、机器人、科学课堂体验探究等9个特色科普基地,提升教师团队科普能力,优化科普教育环境,组织开展科普课程280课时,培训学生8600余人次。

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优化法治化创新生态环境

我市通过建立长期法规顾问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扎实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没有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现象。加大科研伦理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审批替代型信用承诺书》全覆盖,有失信行为且未被修复的企事业单位不得申报科技项目和享受各类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不得参加我市组织的各类重大科技活动赛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窗口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实现“零跑次”,技术市场合同与科技成果登记实现“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度达100%。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