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正文

自治之花盛开 老旧小区展新颜 “三社联动”试点工作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2020-11-28 08:33:49 智能朗读:

三社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则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基础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以社会工作为专业支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和社会动员机制。

老旧小区因为产权主体不明、物业管理不到位、公共设施老化等原因,一直是社区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对此,兰州市积极依托“三社联动”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通过为老旧小区打造居民自治小组,让老旧小区治理从“包办”转换到“自办”的新局面。经过三年多的不懈探索和实践,“三社联动”在兰州已经成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回应居民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

给自己的小区拉个“问题清单”

11月24日下午,安宁区电信局家属院(以下简称“电信局家属院”)内,小区的居民自治小组组长万淑琴正在查看家属院的环境卫生情况,院子里的公告栏上张贴着家属院2020年6月至8月物业费征收和使用情况,落款是2020年11月10日。虽然是1994年建成的老旧院落,但是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之前的这里可不是这样,“脏、乱、差”一样不少。单位脱管后,小区一直处于无物业管理状态,小区大门无门禁、单元门损坏,楼院垃圾成堆,自行车棚堵塞,私家车乱停乱放,高空抛物时有发生。“这个自行车棚整理之前,里面全是租住户们丢下的垃圾。窗台窗户上全是灰尘,一到下雨天黑乎乎的泥浆流得满楼、满院子都是。”万淑琴回忆说。

当时小区的情况引起了社区的注意。经过入户走访了解居民需求和前期准备,2020年5月,安宁区西路街道费家营社区党委和兰州爱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共同打造的“自治之花”——老旧小区院落改造计划项目,在安宁区电信局家属院顺利实施。

6月1日,电信局家属院内一场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社工、居民共同参与的院落议事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会议讨论拟订了涵盖居民自治小组、门岗管理、停车管理、环境卫生、文明新风、治安秩序、财务管理等在内的《电信局家属院居民自治公约》,并在微信群、小区内公示7天,广泛征集民意、补充完善。

公约制定了、小组成立了,全小区居民从小事着手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仅五六个月的时间,安宁电信局家属院已经焕发了新貌:堆砌已久的垃圾清理干净了,门禁锁安装了,车辆停靠点规划了,整个院落整洁干净、公共物品配备齐全。

社工成了聚合社区力量的“吸铁石”

我市“三社联动”试点工作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采取“社工+志愿者”互动的模式,大力发展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通过举办各类公益创投,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探索基层社区治理创新。

“在居民的自治工作中,我们社工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居民参与到本社区和本小区的工作中来,采集居民相关诉求、帮助居民梳理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让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兰州爱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以下简称“爱颐社工”)张彦龙说。

今年10月份,费家营社区“自治之花”——老旧小区院落改造计划第二次居民自治需求调查工作开始,费家营社区工作人员和爱颐社工针对安宁区教育局家属院居民进行调查摸排,社工对居民需求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协助自治小组实现有序管理,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作为‘三社联动’的一份子,我认为社工扮演的是‘吸铁石’‘粘合剂’的作用,把社区、居民、企业、社工等各种有效资源吸引在一起,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模式。”张彦龙说。

费家营社区党委副书记林文娟介绍,今年3月在兰州市民政局主导下,费家营社区和兰州爱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启“自治之花”——老旧小区院落改造计划,以安宁区教育局家属院和安宁区电信局家属院为试点,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模式,以实现小区安全、卫生管理。社工通过调查明确改造需求、宣传动员居民志愿参与、开展居民议事、整合资源助力等方式搭建多元化、参与式平台,建立对等的对话机制,畅通居民的利益和诉求表达渠道,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目前,两个小区初步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共治共建共享新格局,创建了居民自管自治的互动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形成了可推广的良性循环自治机制。

3年多培育33个品牌项目

2017年,在省级福彩公益金支持下,全省20个社区开展了“三社联动”试点,城关区正宁路社区、天水南路社区、安宁区费家营社区、沙井驿社区、西固区东苑社区、古浪路社区6个社区成为试点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政府购买,项目化运作,引入专业社工服务,立足社区,辐射街道,为有需求的居民、家庭、社区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累计孵化出200多个来自于社区居民组成的社区社会组织,培养居民骨干189人,培养社区志愿服务骨干567人,持续为163位残疾人、空巢或独居老人提供服务,居民参与人数达到16098人,先后有83个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考取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

3年多来,我市“三社联动”在实践探索中摸索出一条本土化发展之路,并培育了33个覆盖各类人群的品牌服务项目,创建了一批党建服务品牌、志愿服务品牌、老年服务品牌、妇女服务品牌、青少年服务品牌、特殊人群服务品牌、社区互助参与及传统文化服务品牌、宣传服务品牌等。营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建设幸福生活、美好社区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文/图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