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 正文

田纪振 热爱让我收获无尽快乐

2021-06-03 08:32:18 智能朗读:

山水
团扇山水《幽居图》
扇面《书道茶缘》
篆书对联
郑板桥诗句
隶书 吴翌凤《策马高原去》
隶书斗方
团扇《小桥流水人家》
小楷 白居易《观刈麦》
行草 王维《山居秋暝》

田纪振(曾用名田继震),号震翰斋,四季堂,中洲汴梁人。

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高级书画师,甘肃教育书画院副院长,甘肃君创书画院副院长,甘肃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兰州市政协书画院院聘书画家,兰州大千书画院艺术顾问。

作品荣获甘肃省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书法二等奖,甘肃省文化厅、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伏羲杯诗书画大展优秀奖。

作品多次入选甘肃省书协、文联主办的展览并获一、二、三等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直都在身边,我们却没足够了解它。但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源于此处,因此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老友,总能一见如故。”能书者有,能画者亦有,书画双修者却很少,而能把书、画都做到极致尽美者更少之又少,而田纪振就是一位书画双修的艺术家。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便重温了自己的艺术经历,并分享了数十年来倾心书画艺术的体会与感想。

“我是从六十年代开始喜欢上艺术的。”交谈伊始,田纪振的思绪便回到了久远的记忆中:“我那时候没有老师,基本是自学。平日里,有事没事就在张掖路上转转,专挑书画店、古董店转转,就是为了看看那些艺术家的墨宝,刘万里等当时的书画家作品都看,他们画的山水画以及中西结合的书法笔法,都让我看了特别喜欢。所以我老是去看看,回家高兴了就找一张纸凭着脑子里的记忆画。”

“那时候,我对画画特别喜欢。”1963年,刚工作一个月田纪振就得了阑尾炎,出院还不到一个月,就又抱着肚子和几个画友翻过皋兰山到后五泉写生去。这些朋友中,不仅有画国画、版画,还有搞摄影的,大家在一起一边写生一边交流,度过了十分快乐的时光。他说:“我跟着他们还认识了很多艺术圈的朋友,还荣幸地认识了一些当时的名家,他们都对我给予了极大地鼓励,而我也因此特别努力。”

除了画画,田纪振还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工作以后工厂里的宣传工作都是他。那时,他在城关区机器制配厂工作,一个单位30几个人,主要承接加工兰石钻机上的零件以及兰炼炼油设备上的零件,每天就在南关十字的一个小院子里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一直到退休,田纪振都没有因为忙碌的工作搁下手中的画笔。

“那时候,书画作为业余爱好我还是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我本身也不是科班出身,就是每天晚上一有时间就写字帖、画山水。”田纪振告诉记者:“平日里,有时还会画广告牌,那时候都是用油漆画的。城关区文化馆有个周老师、魏老师,那时候他们要搞宣传就从各个单位抽调,知道了我的特长后就把我抽上了。我跟着他们一边学写字、一边学画画,以后还参加了甘肃省工农业成就大展。”

“后来的这些工作对我学书画都有很大帮助,不仅细化优化了写字的间架结构,还锻炼了手下的笔力。”他说:“当然,因为没有老师指导,我也是走了不少弯路,坎坎坷坷、走走停停,但对于书画爱好我一直在坚持。我记得当时住的土坯房,白天忙碌没时间,只有晚上等孩子都睡了,我才开始临帖。总是会写到两三点,那时候到底年轻,精力也是十分充沛。”

田纪振真正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书画艺术中,是到了2000年退休以后,他开始全心全力进行书画创作。期间,也在朋友吆喝下去隍庙搞笔会,没想到一开始竟然还卖出去几张。这一下让他更是信心大增。2003年,他正式加入了市书协,后来又加入了省书协成为了会员。平日里,田纪振总是热心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将大部分热情都投入了进去。

“为人民服务不能糊弄,必须要有责任心,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认真对待,因为都是代表书画艺术家的心愿和理想。”他感慨地说。

“我认为今天的艺术家最大的责任是如何保持一种真正的思考能力,否则很容易使艺术家把富有见地的真知灼见与蒙昧主义混为一谈,把敏锐的直觉和混乱的无意识搅和在一起。”田纪振认为:“在这个问题面前,还是需要有能力担当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向社会传达具有某种内在特质的精神状态,而不是盲目地追随潮流,或者陷入一种认识的混乱。”

“用毕生去做一件事情,不论最终成就如何,时光都不会辜负你。”他说:“比如小的时候喜欢毛笔字,那就是一种全身心的喜欢,到了读书的时候,我依旧清醒地知道自己对书画的饥渴。这种欲望永远逼迫我比同龄人坚持的更多一些。在没有更多途径表达自我的少年期,乱涂乱抹就是我最初实现梦想的实践起点。如今回首往事也是感慨万千,也许花毕生精力只能探寻到书画艺术的冰山一角。但这些前人赋予的宝藏,正是靠我们去挖掘、唤醒和传播,才会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对于书法,自己是渐行渐知,一步步理解着、感悟着,懵懵懂懂走到现在。”田纪振感慨地说:“从八九岁涂鸦乱抹至今,对书法的认识、喜欢、痴迷到创作,已度过数十年。坦白地说,自己书法生涯的前十年,那仅仅是一个少年对传统艺术的好奇、崇仰和喜爱,没有老师指导,没有字帖临摹,那是稚嫩拙朴的墨迹匍匐在墙壁、报纸、挂历等各种载体的野蛮生长。”

他说:“在书法生涯的成长阶段,应该特别感谢整日相伴的那些亦师亦友的朋友,不仅度过了很多快乐时光,相互之间还认真耐心地交流着入笔、行笔、收笔、布局、章法和落款等,让自己感悟到了书法的真正内涵和创作乐趣。退休后,在书法学习道路上又相继遇到了多位名家的指导,是他们的教诲、启发、引导,使得自己对书画的创作、认识有了进一步感悟,创作思维和理念也在不断地学习中得到发挥。”

田纪振意味深长地说:“我是幸运的,在书画学习和创作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遇到对自己莫大帮助的良师益友,使得自己从一个野蛮生长的书画爱好者,到慢慢懂得书法基本理念和内涵的专业书画人。我的职业和喜好就是书画艺术,它是我每天的习惯,就像喝水睡觉,我不需要把艺术当成口号说出来,我只要坚持一点热爱,守得住寂寞,便能收获无尽的快乐。”

“当我回顾自己书画生涯的成长,试图总结出一个关键词时,‘热爱’是我能得到的唯一答案,它支持我一路走到现在。”他由衷地说:“这个世界上任何工作都是这样,生而为人,你不可能不为稻梁谋,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点上,你的原动力是很弱小的。一旦你发现这个事情带来的回报不如预期时,很可能就会放弃或者转行。可如果你做一件事的原动力是热爱,那就大不同。因为这时你投入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感情或者说,‘爱’。因为,你不可能充满预见性地将生命中的点滴都串联起来,只有你在回首时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人生中所有的柳暗花明,其实都早已埋下了伏笔。热爱,就是那颗种子。”

实际上,就如同众人平凡的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小事也会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温暖幸福,田纪振也不例外。

“我也很念旧。朋友来来往往,亲近疏远也都是正常,无事小神仙,自然生远心,但我会一直在自己的地方静静地享受时光的流逝。”田纪振告诉记者:“起承转合都是‘山河’,减到最小是春秋,淡漠千里见妖娆。几十年来,记忆中的人大多遍寻不见,唯有对传统艺术的这份爱永远就在心里。每当一个人静坐时,我也常常会走进记忆边品边笑,这其中饱含了我少年期的梦,青年时期的勇,中年时期的不甘,以及老年后的知足常乐。”

“如今,我特别喜欢自己这份淡然与仁厚,仁者才无忧,知者才不惑,勇者才不惧。”他一边笑一边说:“我可能算是个好人,也是个幸运的人,晚辈的眼中想来也是个宽厚的老人。但是,我想我更应该是个专注和自律的人,因为这份专注和自律,让我在人生中明智地对待了得失的落差,并在理所应当中顺势而为。我也希望,有生之年继续跟自己的内心和平相处下去,让我的艺术创作能够在愉悦的人生中悟其理、尽其法、出其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