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铸就利剑 守护百姓“钱袋子” ——记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丁彦儒

在兰州市公安民警队伍中,有一名警察,他游刃有余地步履于数据空间,在虚拟网络中发现蛛丝马迹;他运用海量数据,抽丝剥茧,支撑打击破案;他让数据变得有温度,会说话;他带领团队,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用忠诚守护平安,忠实践行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他就是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丁彦儒。工作十余载,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评全国刑侦情报研判能手、2021年度甘肃省“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护平安 紧要关头靠得住
他总说,“身为警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就是我的职责使命”。面对新型网络犯罪特别是电诈犯罪,丁彦儒带领团队扛起全市电诈案件的研判工作,从资金流、信息流、轨迹流入手,深入分析犯罪特点,实现全链条生态打击,推动构建“全警打电诈、全民防电诈、全社会反电诈”格局,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电诈案件同比下降29%,出现历史性拐点。期间,牵头研判支撑破获电诈案件258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36人,研判支撑并直接参与破获了“2・03”、“5・26”等一批重特大电诈案件,严厉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2000年7月,犯罪嫌疑人马某伙同他人将受害人董某致死后逃跑,2005年9月,犯罪嫌疑人马某又将受害人王某捅伤致死。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两起案件侦破工作一直未取得突破。“云剑”行动期间,丁彦儒充分依托资源手段优势,带领团队对两起命案逃犯再次进行梳理研判,发现逃犯马某关系人在社交账号上发布的一张合影照片中的男子疑为逃犯马某。“19年过去了,嫌疑人的长相变化很大,我们要从他19年间留下的数据中分析出脉络、找出线索,难度非常大。”丁彦儒说。他和同事们一起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深入分析检索,反复印证,终于确定照片中的男子就是19年前的命案逃犯马某,并准确锁定犯罪嫌疑人马某的藏匿地点。在大量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马某对其2000年故意杀人、2005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求精益 关键时刻顶得上
近年来,丁彦儒就是凭着这样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坚持从数据中捕捉线索,攻克了一起又一起大案要案。在确保现行命案全部破获的同时,实现了破案周期大幅缩短,95%以上的现行案件在24小时内侦破。特别是2021年在全省命案攻坚行动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团队形成高质量研判报告60余份,支撑命案现案全部侦破,支撑侦破命案积案48起、抓获命案逃犯13名。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丁彦儒带领专班全面助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向深入,对扫黑办推送的各类案件线索、人员轨迹、资金流向等及时进行大数据研判,核查举报线索2800余条,共支撑打掉“3・11”、“9・30”等黑恶犯罪团伙7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余人,破获涉黑案件800余起。
排头兵 开拓创新做榜样
在分析研判,支撑打击破案的同时,丁彦儒组织团结全体合成作战民警,依托省、市、县三级合成作战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工作经验,积极响应办案单位的研判需求,创新探索出“传统摸排+科技攻坚”“静态比对+动态锁定”“合成作战+关联挖掘”“数据支撑+模型筛选”等一批可推广应用的技战法,强力高效支撑实战。特别是在“云剑”行动中,通过传统手段获取逃犯照片,运用人像比对精准锁定目标,大大提高了攻坚成效,支撑抓获逃犯389名、占全局的82.1%,为全局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 烁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