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正文

他亲历了上甘岭战役 老英雄唐少卿讲述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故事

2020-11-05 09:26:37 智能朗读:

唐少卿老人

11月4日,兰州晚报好人好报公益联盟开展“致敬抗美援朝·争做时代新人”新时代公益实践活动,带领6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探望家住兰州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唐少卿,聆听87岁的唐爷爷讲述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故事,回望英雄事迹,在新时代用革命精神武装头脑,传承红色基因。

1 无悔洒热血 舍身为国家

唐少卿,男,1933年12月出生,籍贯江苏。他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5月入朝,在金平淮战区进行战斗;1952年10月底,在上甘岭战役中负伤后退出战场。

对于70年前入朝作战的情景,唐少卿记忆犹新。1951年5月,唐少卿与战友们一起写下保证书随部队入朝,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七师二十团二营四连指挥排从事炮兵观测工作。跨过鸭绿江时,他看到鸭绿江大桥已被美军军机炸成三截,对面的新义洲已成一片废墟。

入朝后,唐少卿和部队进入中线金平淮地区配合步兵作战。当时唐少卿所在的部队以营为作战单位在夜间开进,开进过程中不断遭敌机轰炸扫射。为防止敌机来袭,公路沿线的山头上设有观测哨,敌机一来即鸣枪示警。听到枪声,车队即开进树林熄灯隐蔽,等敌机过了再行进。这样,从天黑到天明只能走几十公里,有时一夜行程还不如步兵走得远。

进入第一线战斗阵地时,正是美军对我方交通运输进行绞杀的时期,战斗物资和生活用品的供应都十分困难。一是十分珍惜弹药。发射炮弹时如打不准,战士们就会把炮弹捡回来。二是部队的吃、住、医条件很差。在中线十几个月的作战期间,部队一直在防空洞和坑道中坚守,战士们身上的棉衣湿透了,全靠身体捂干;阵地上吃不上蔬菜,大多数战士患上了夜盲症,只能用松针熬水喝。虽然很难喝,但只有喝这种水才能补充点叶绿素。

从事炮兵观测的唐少卿,每天要在炮头镜下观察敌情多个小时,经常看得眼睛红肿,甚至发炎到眼里往外流脓。当时医药卫生条件很差,负伤手术后只有口服的磺胺,伤口也只能撒点磺胺粉,青霉素(盘尼西林)之类的抗生素特别紧缺。

入朝作战的一年半时间里,唐少卿多次见到和经历美军在我军阵地上空投下大量带有各种细菌的老鼠、苍蝇、蚊子及昆虫等细菌武器。好几次,美军飞机大白天就在阵地上空投放包有上述细菌的纸包,纸包在20米上空爆炸,黑鸦鸦的东西满山遍野地撒落下来。

为了防止战士们被感染,战友们除了立即清理这些细菌物之外,还要定期注射多种防疫针,走路时都要把裤腿扎起来。美军还经常在狂轰滥炸后投下毒气弹;有时则在猛烈的炮击过程中夹着来几发烟幕弹和毒气弹,冒着白、黄、玫瑰红等多种浓烟,有的有味,有的无味,毒气直向低处的坑道中钻,使坑道里的人员中毒。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经43个昼夜的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五次战役里最激烈的一次争夺战。交战双方在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段里投入了10万以上的兵力,在反复争夺的战斗中,美军被击毙和伤俘25000余人,志愿军也付出了11500余人的沉重代价,才守住了这块不大的阵地。

唐少卿在这场战役中负伤,之后回到哈尔滨附近的阿城县第28陆军医院治伤,结束了战场生活。在阳德志愿军总部医院,唐少卿见到了曾经配合作战过的一个负伤的副连长。他告诉唐少卿,他们连100多人的队伍,战后只剩下了6名伤员,其余均牺牲了。

英雄的志愿军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意志和精神,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年过去了,烽烟散去,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2 深藏功名 接续奋斗为人民

在战时,英雄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立下伟大功绩。战争结束后,他们解甲归田、深藏功名,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普通工作岗位上执着坚守、默默付出、为国奉献。

1954年,唐少卿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58年起在兰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1979年起,他担任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任,主持文、理两种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直至1994年离休。

那些经过战争洗礼的英雄,许多已经远去,健在的也大多年事甚高。他们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不朽功勋,不断加强对他们的尊崇优待和服务保障。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让英雄们在新时代安度晚年,让英雄们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社会的尊崇、人民的爱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