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七里河区> 正文

七里河区走好城市农业和乡村旅游之路

2022-05-09 08:48:23 智能朗读:

李斌(左)和张永在讨论种植技术

在西果园镇堡子村百合综合研究试验示范基地讨论百合种植

百合产业合作社订单不断、大棚里的稀特菜长势喜人、一株株即将成熟的车厘子压弯了枝头……草长莺飞的5月,走进七里河区各个乡镇,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乡村画卷美丽生动,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2021年以来,七里河区严格贯彻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不断细化责任、明确分工,抓住关键、补足短板,切实以振奋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果。

百合增产带动农民增收

“几年来,我们通过技术改良、提高百合种球繁育质量的方式,不断降低种球成本、缩短百合生长周期。”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李斌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七里河区重点解决百合种植出现的种球退化、土壤养分降低、种植管理不科学、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以鳞片扦插繁殖技术、茎尖脱毒繁殖技术等为突破口,科学提高种球质量和种植产量,总结形成了兰州百合的栽培集成新技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技术是核心,政策是保障。成本降下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增收了,乡村振兴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效果。”李斌说,七里河区通过百合增产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全区百合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未来,七里河区将通过提高技术,提高单个百合商业价值,推动百合亩产从“走量”转变为“提质”。

在七里河区西果园镇堡子村百合综合研究试验示范基地,李斌和明旺合作社理事长康明旺、堡子村村民冯安宝一起讨论新技术。康明旺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摸索,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等新技术逐步成熟,他也逐步扩大了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鳞片扦插繁殖技术种植出来的百合,不仅品质和口感有了提升,而且每颗百合的重量都在3两到6两,每斤价格提升了一倍,能卖到30元左右。”康明旺说。

主导产业带动全村产业发展

七里河区彭家坪镇石板山村地处该镇南部山区,距兰州市区约11公里,农民收入主要以果树、蔬菜种植为主,劳务输出为辅。石板山村有多座日光温室,主要种植草莓、花卉、蘑菇、提子及黄瓜、辣椒、西红柿等,该村设施农业种植的草莓和蔬菜主要以采摘为主。

兰州联兴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种植草莓著称,因为口感甜美、品相上乘,每年草莓一上市合作社就会接到很多订单。据合作社负责人郝正虎介绍,合作社的草莓大棚也逐步走向“高科技”,2021年合作社对传统大棚进行了改造,取消了立柱,设置了立体栽培架,扩大了种植面积,打造了现代新型日光温室。同时,大棚还采用了温室机械化卷帘技术,既减轻了村民的劳动强度,又增加了大棚的日照时间。“改造后的大棚,年产量能翻一番,每棚的年收入能增加三分之一左右。”李斌介绍道。

与此同时,为了在提高草莓果实质量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合作社从草莓品种的选择到草莓种植技术的改进等方面,都在进行着诸多有益尝试,这都让石板山村的设施农业有了很大提升,也带动了全村的产业发展。

车厘子、稀特菜成了“金蛋蛋”

张永是彭家坪镇周岩坪村家栋稀特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去年是他第一次尝试车厘子采摘,没想到非常成功,尝到甜头的他继续在种植技术等方面精心钻研,期待今年能有好成效。

走进车厘子采摘园,只见一株株即将成熟的车厘子已经压弯了树梢。“去年的采摘从5月2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底,日均客流量有100多人,我预计今年会更多,保守估计这30亩的车厘子纯收入不低于30万元。”张永自信地说。

除了即将上市的车厘子,稀特菜更是给该合作社带来可观收益的“主打产品”。“我们的稀特蔬菜主要供应酒店、餐厅,目前合作社有170余亩大棚菜地,主要种植紫芦笋、紫贝天葵、薄荷叶、羽衣橄榄、田七、仙人掌等稀特菜。”张永喜滋滋地说,“车厘子加上稀特蔬菜,今年的纯利润预计能达到200多万元。”

家栋稀特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七里河区积极走好城市农业和乡村旅游之路的缩影,城市农业和乡村旅游之路也是未来七里河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文/图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