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热门话题> 正文

■议论纷生 打击网络伪公益立规矩只是开始

2023-06-06 08:58:48 智能朗读:

针对有账号以“助农”“助困”“助残”“助老”为由编造不实场景、实施虚假公益等行为,某著名平台官方账号日前发布了关于公益内容治理的最新规范。

该新规要求“账号如在平台发起慈善募捐,主体需持有相关资质并按照规定认证”“无资质的账号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平台发起慈善募捐,包括但不限于利用电商销售等方式变相募捐”。另外,新规明确要求“公益类账号,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销售等营利性行为”。这些规定不仅打中了伪公益的“七寸”,也以明确的规范要求确保了公益的纯粹性。

慈善公益体现社会的温度,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网民在互联网平台看到他人的困难,以个人微薄之力为他人纾难解困,这股“爱心流量”令人感动。但也有个别人利欲熏心,打着公益的旗号,钻空子、蹭流量、赚快钱,让人感到心寒。

2023年以来,诸如虚假摆拍这样的伪公益事件在互联网平台屡有发生。个别创作者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编造不实信息,凸显对立和冲突效果,引发社会关注,借此获取流量甚至变现。比如有账号摆拍发布“姐弟俩被抛弃靠捡垃圾讨生活”,还有账号在大凉山,通过给老人发现金的方式摆拍悲惨生活做“慈善”。

伪公益行为欺骗大众,消费爱心,突破了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应及时得到整治,平台有责任也有权利对此进行监管。

制定和完善规则是平台监管的前提。根据《慈善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平台更新公益内容治理规范,明确提出资质门槛,将那些试图以公益之名变现敛财的账号“挡在门外”。对有资质的公益账号,平台也作出行为规范,尽量厘清公益和营销的边界,让公益的归公益,商业的归商业。

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夯实了平台企业的主体责任。平台积极铲除“垃圾流量”,为公益保驾护航,体现了平台的社会责任心。如此新规来得及时,也应该成为行业的标杆,防止伪公益账号在各平台之间“打游击”。

当然,伪公益现象有其复杂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和运用,一些虚假信息也披上了更隐蔽的外衣。对伪公益的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治理,持续打出“组合拳”。

据《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