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热门话题> 正文

■一针见血 非学科类培训班寒假恶意涨价需综合施治

2022-01-26 07:16:51 智能朗读:

“双减”政策下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政府指导价成为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红线”之一。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和地区均已发布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收费标准,相比此前的学费标准,在政府指导价下的校外学科类培训收费大幅降低。

按下葫芦浮起瓢。虽然学科类培训有了“紧箍咒”,但一些非学科类培训却趁机享受扩张、涨价“盛宴”。据媒体报道,一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借着学生放寒假与家长上班时间冲突的空当,趁机涨价、囤积课时的苗头初显。上不起的“天价”美术课、“一票难求”的足球训练营……“双减”后首个寒假到来,部分非学科类培训涨价明显,让不少家长苦恼,也引发了公众关注。

有“减”自然就有“增”,“双减”意在减去学生不合理的负担和压力,让孩子有更多时间提升综合素养。在这种情形下,非学科类培训确实成了“刚需”,如果任其涨价,无疑会加重家长经济负担并影响学生的选择,侵蚀“双减”成果。

或许有人觉得,非学科类培训是市场行为,只要双方“你情我愿”,没什么好干预的。其实不然。有网友反映,上了三年的足球培训班,老师还是原先的人员,课时费却提高了近一倍。一些以艺术、科技、体育活动为培育项目的素质教育类培训班,也被曝出存在教学资质不达标准、辅导老师从业资格不够、班次人数超标等现象。寒假迎来“神兽”出笼,有的培训机构利用部分家长无暇照顾孩子的焦急心态,扩充班级数量,无差别招募老师……

每课时收费动辄几百元的素质类项目的培训费用本身就偏高,假期还要搞“提价不提质”,引发不少家长抱怨,纷纷直呼“伤不起”。目前,我国暂未对非学科类培训设置标准指导价,但这并不意味非学科类培训可以肆意收费。

去年10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已发布《上海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举办者、培训场所、场地设施作出规定。此外,也有地区关注到其他类别的素质类培训项目。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试行)》,对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场地设置等作出规定。从学科到非学科,对校外培训的监管呈现收紧趋势。

需求之下,监管更需到位。随着体育、美育在学生考核中的占比加重,如何监管非学科类培训的收费及规范等问题,已经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因此,相关部门应将非学科类培训纳入规范管理,推行常态化的管理方式,关注机构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时收费价格,对恶意涨价的机构理应依法严肃处理。

“双减”是让孩子们回归生活,获得多元成长,并不只是从学科培训班转到兴趣培训班。是否存在以应试教育的观念来给孩子报兴趣班等问题,家长也要深刻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中的知识和乐趣才是童年最宝贵的宝藏,家长应该尝试让孩子尽量多走出兴趣班,多接触社会。

“双减”也是一道社会考题。尤其是假期里,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空间主体与社区等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开展实践类研学活动,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方式,让孩子们度过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寒假。

据《北京青年报》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