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热门话题> 正文

公布监督电话再次炒热“作业”话题 “作业量多”“应该谁批改”仍是议论焦点

2020-12-25 08:45:27 智能朗读:

临近期末考试,中小学生们从本周进入了考前最关健的复习冲刺阶段。这是一段“天干物燥”的特殊时期,一不留神,家长与孩子就会擦出“火花”。最近,各地都频频爆出家长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两败俱伤”的新闻。12月23日,兰州市教育局公布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监督电话,一时间,关于作业问题再度成为话题。冲刺复习阶段,各学校的学生作业基本都超量,只是家长们对投诉与否,都各执观点。

观点一

“有令不行等于敷衍”

“作业太多了,这周孩子天天写到晚上11点,才小学三年级,有必要吗?!不就是一个期末考试吗,我觉得孩子都写出初中生的感觉了。上个月教育局才出台的作业管理‘十项规定’,小学三至六年级要求作业量只60分钟吗?怎么一复习就啥规定都不起作用了?”一位姓石的家长说,在她的印象当中,小学阶段应当是阅读占学习主导地位,并且未来是大语文时代,阅读更是重中之重,如果小学阶段没有阅读,那意味着繁忙的初中与高中将再无时间阅读。可是孩子从上学开始,每天的作业都写到晚上10点左右,哪有时间去阅读?有时候对那些重复性太强的作业,她也曾亲自上手替娃写。她说家长们曾向老师建议少留些作业,可是老师觉得自己的作业留得“很科学”。

直到上个月兰州市教育局出台“十项规定”,再次明确了中小学各阶段的作业量。果然这一个月来,孩子的作业比以前少了不少。只是快期末考试了,作业又迅速增加了。“你会投诉吗?”对记者的询问,这位家长回答:“不敢!”

观点二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与石女士观点不同的是,更多的家长认为在期末复习期间,学校作业布置得多可以接受。一位姓赵的家长说,他孩子今年五年级,按照教育部门的安排,期末要进行全区统考。临考全面复习,作业多一些,也只有两周时间,他觉得“这非常正常,根本不会对此进行投诉”。

赵先生说,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孩子上个学期就没有期中与期末考试。他跟老师交流中了解到,学生们的成绩滑坡很厉害。如果这个学期再不复习不考试,那今年一整年,孩子们就真的“放羊”了。

对于11月27日出台的《兰州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十项规定》,他说对于叫停家长检查作业,老师必须批改这项内容,他非常认同。不过,对于作业量规定了“标准”,他认为“有点太硬性了”,作业量应当是一个弹性指标,跟老师的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点难的那一天,老师的作业可以略多一点;而教学内容少的那一天,可以适当更少一些,松弛有度才是一个学习的好状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巧灵/文 甘霖/图

■围观

家长热议“作业谁批改”

孩子的作业多、做作业时间长,盯作业让家长也处于考前情绪敏感期,随时紧张、随时暴怒、随时沮丧。说起批改作业,家长们不吐不快:

网友“黑月亮”:我不赞成让家长批改作业。我女儿在小学四年级之前,一直是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真的是焦头烂额、一言难尽。直到小学四年级,换了一位数学老师。这位吴老师在开家长会时非常明确告诉家长,每天只需要看孩子作业是否写完,不要去批改对错,也不要教孩子怎么改正错误,除非你自己就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他的理由是:很多家长都是在用成人化的思维、甚至很早以前的老套方法教孩子,而老师则不一样,他们会根据教学进度、孩子们的接受情况来随时调整方法,一旦家长插手,不仅起不到有效的帮助,甚至会阻碍老师在学校帮孩子改错。孩子们做作业有错题时,老师第二天再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给孩子们重新讲解,这样孩子们记得更深刻。我认为,这位老师的做法应该得到推广,家长只需要在家做好辅助工作,比如可以检查孩子作业是否完成,帮助孩子进行课文预习等即可。批改作业等教学工作还是让老师们来做更好,毕竟术业有专攻。

市民赵女士:女儿今年刚上一年级,我觉得家长还是要看一下,让刚学写字的孩子订正一下整齐度,培养一下检查的习惯。独立学习的习惯养成之后就可以慢慢放手。对那些自觉性低的孩子,家长还是要定时抽查。

市民沉女士:非常不同意老师强制家长批阅学生作业,但是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协助老师,及时掌握了解孩子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孩子讲解遇到的问题。同时,家长和老师沟通反馈,家校联手,帮助孩子学习。

网友“绒绒跑鸡”:家校共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有些学校、有些老师走偏了。家长代批改作业,一方面容易让孩子有依赖性,无法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另一方面,现在的教学方式和解题思路与家长当学生时有很大不同,如果家长用成人的思维批改和辅导作业,容易让孩子迷茫,更不利于孩子学习。但家长也不能完全将孩子推向学校和老师,孩子的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家长曾先生:小学阶段,一部分家庭作业家长对照答案看还是可以的,毕竟现在学校大班额多,那么多孩子的作业老师也看不过来。但家长的主要作用仍然是陪伴和监督。

市民杨先生:家长应该检查孩子的作业,但不应该批阅作业。如果家长代批作业,老师根本不知道孩子错在哪,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有一些爷爷奶奶根本不会批阅作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巧灵

■马上评论

作业减负 不仅仅是学校的事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些年有关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血泪史”,催生了不少段子和吐槽。一份《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称,中国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长达2.82小时,是全球平均时长的近3倍;超过九成的家长有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近八成是天天陪。

不客气地讲,作业超负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是到认真解决的时候了。但是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但是落到实处,太难太难。举个例子,小升初统一考试取消了,名校选拔却偷偷考上奥数奥英了;学校减负了,社会上补课考证热却在飙升,培训班得四处“占坑”,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学生负担不降反升……即使作业减负能在学校不折不扣地执行,孩子的 “重负”仍然存在,毕竟考试成绩主导的教育体系仍是主流,学校、班级、学生间就必然存在竞争压力。当终点高悬着应试大锤时,结果一定是“谁减负谁倒霉”。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是这样的:学生在学校就能轻松完成各类教育指标,回家后可以释放儿童天性,在与同伴玩乐或亲子互动中开发更多天分及潜力。但是一方面,应试模式下,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指标单一,分数的分量依然很重。要拿到好分数,学生自然片刻都不能松懈;教师也要想方设法带出成绩,谁都不愿拖后腿;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尤其是在大城市,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争夺有限的优质学位,压在学生及家长身上的担子重量可想而知。就业市场唯学历论仍很明显,文凭社会的特征越发凸显。“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9点以后不做作业”等减负举措能够纾解家长的焦虑吗?如果不能纾解这种焦虑,很容易重新陷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担,学校减任务家庭加任务的怪圈。

现在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这样的规定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表现出了极大善意。但是这个勇气和善意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拿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来讲,有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周工作时间较长,平均达到54.5小时,常态化“无偿加班”大范围存在。老师的负担既包括上课、备课等教学工作,也包括迎检、写材料、组织活动、会议培训、参加评比等大量非教学任务…… 如此,老师只能将批改作业转嫁给家长。小马飞刀以为,减负是一套系统工程,关键在于从招生考试制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并引领育人方式变革,改变唯分数论的顽瘴痼疾。而这些关键改革的推进无疑都面临艰巨的挑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当然,现在迈出了第一步,很难,但是不能回头,而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毕竟教育改革的环境不是真空的。

小马飞刀

■百步穿杨

“剧场”何时归平静?

在一个剧场里面,大家都在坐着看演出,每个人本来都能看清,突然靠近前排有一个人站起来看,周围的人都劝他坐下,他却不听。大家无奈开始寻求剧场工作人员的帮助,可是工作人员并没有成功制止这种行为。于是,那名站着的观众后面的人开始也站起来看,慢慢地整个剧场的人都开始站着看演出。最先站起来的那个人,刚开始认为自己看得更清楚了,但是随着大家都站了起来,发现还是和之前一样,站着还更累了,于是他又站在椅子上看,其他的人也都站在了椅子上。剧场内怨声载道,大家越来越累,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坐下来,这就是剧场效应!

反观今时今日的教育现状,又何尝不是一个“大剧场”?

升学焦虑、特长焦虑、成绩焦虑、择校焦虑……各种各样的“焦虑”充斥着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的头脑,“驱动”了每一个人的行为。在教育的“剧场”里,每一个人都在抱怨,但同时每一个人都不得不“站起来”。家长、老师为孩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而孩子们也是越来越疲惫。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下班回家后,还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辅导孩子功课、帮孩子录视频作业。此外在课外时间,给孩子报好几个培训班基本也属于“标配”。而这些培训班,大多也只是着眼于“训练”,而不是出自于“兴趣”。

在2020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身为网红校长的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在现场演讲时曾表示:“我们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是被累死在了起跑线上!”这句话对于目前的教育现状,不失为一种“警示”。

在“教育剧场”已经失序的情况下,如何让教育回归平静与理性,需要全社会守住底线并达成共识。我们需要清楚,在孩子学习方面,学校是主要责任,家庭只是辅助,而这种辅助只是外围的辅助,绝对不应该有家长批改作业式的越俎代庖。而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性格塑造更应该是家庭的主要责任,学校的责任应该是校正完善。另外在作业量方面,学校一定要考虑到各科加起来后会不会超过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时间。比如初中阶段,规定作业量不超过90分钟,但如果每门课都有作业,加起来90分钟可能就做不完。此外,学校布置作业时,需要考虑到孩子们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样,需要找到一个平均时间值。

一味地去抨击学校和老师,并不能改变什么。只有在教育管理部门的引导下,让全社会回归理性,才能让这种“焦虑效应”真正被治愈。

杨恽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