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热门话题> 正文

“体测替考100元50米” 严惩作弊同时也应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2020-12-16 08:52:18 智能朗读:

■热点评说

近日,一则“大学生体测替考‘明码标价’老师‘看破不说破’”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体测替考”在高校中并不罕见。一到体测季,在校园QQ群、微信群中,常有学生发布寻找“体测替考”的消息,且多明码标价,依据不同的项目,其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人民币不等。而由于监考不严格等原因,“体测替考”者很容易就能蒙混过关。

部分高校也在加强应对措施和处罚力度。太原工业学院就有两名学生因“体测替考”被取消学士学位获得资格。对此现象,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未来体育教育改革应更多关注如何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

将学生体测成绩纳入到评奖评优、保研,甚至与毕业资格相关联,政策层面如此重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初衷自然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压力倒逼下,一些大学生明码标价找替考、进行数据造假等种种作弊行为,不仅消解了政策善意,败坏了学风,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从现实来看,学生找替考,高校体测走过场,一些体测老师对体测造假现象“睁只眼闭只眼”,暴露出的也是一些高校体育课成“水课”的现实。

和大学存在的其他“水课”一样,体育课变“水课”的根源还是一些大学不重视体育教学。比如一些学校体育课设置不够科学,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有限,学生“不出汗、不喘气、不心跳”;还有一些学校体育资源缺乏,甚至存在体育教师不足、体育课并未开齐开足、学生可上可不上的现象。

平时不上好体育课,就只能“临时抱佛脚”。由于学生体测成绩影响到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且体测就由本校教师组织进行,再加上考试流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这些都给一些学生作弊提供了空间。

因此,要消除作弊现象,让体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层面应探索技术升级,堵上漏洞,严把体测关,比如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现场录像等手段严查学生“体测替考”行为。

此外,高校也应加强对替考等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体测替考”“数据造假”等行为零容忍,只有让“替考”的代价越来越高,作假的空间才能逐渐缩小。

更重要的是,高校应转变教学观念,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开足开齐体育课。

近年来,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努力增加体育课程门类,开设了田径、球类等50余门课程,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取得了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这说明,只要体育教学设置立足学生需求,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成绩的统一。

切实做到“体教融合”应成为我国各阶段学校体育倡导的模式。由于有在运动队长期训练、运动的经验,学生通过体测不再是难事,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当然,这样的体育教学对学校的体育师资、场地以及体育教学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比单纯组织学生训练跑、跳,而开展运动队、俱乐部制教学,需要有更多专业的教师(教练),带队进行训练、比赛。这就要求,高校从软件硬件政策等多方面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支持。

本质上,严惩“体测替考”是堵,改革体育教学是疏,疏堵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治理“体测替考”乱象。

据《新京报》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