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热门话题> 正文

■议论纷生 直播带货三场一单都没成,该怪谁?

2020-12-14 08:40:19 智能朗读:

一分钟卖出几万件商品,一次直播销售额上千万元……今年,直播带货仿佛一下子成为众多网商们发家致富的捷径。金华的唐先生也看中了这种模式,与杭州的仕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一年不低于20场的直播带货协议。结果是,三场直播一场比一场惨淡,订单更是一单都没成交。(12月9日《钱江晚报》)

三场直播一单没成交,甚至“就连最火爆的双11期间,直播也没给我带来一单生意”,商人唐先生不干了,要求与仕佳公司解约,但“上船易下船难”,截至记者采访完,解约仍没成功。而实际上,这也是交易风险的显现。

唐先生似乎是对直播业务的风险估计不足,否则,应该在协议中加上“带货不成功立马解约退款”的条款。而从报道的情况看,唐先生之所以也来凑直播带货这个热闹,是因为网上传说的“一分钟卖出几万件商品,一次直播销售额上千万”令他心动不已。估计,这种场景也不是没有,而唐先生恐怕错就错在,把某些极致的例子当成了一般情形。

实际上,被渲染为新型销售模式的直播带货,不过是广告宣传的形式变了,代言人由其他媒介转入网络直播间,可以直接和粉丝消费者互动;而其他要素比如商品质量、价格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终究不会变得太多,或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如果你的商品不行,主播再能忽悠,粉丝也不会买账。

纯粹出于支持主播而掏腰包的粉丝当然是有的,但不会太多,二者,绝不是所有的主播都有这样的魅力。粉丝多,意味着成交的几率更大,可就怕,有些“巨额粉丝”是买来的“僵粉”,只有数字而没有人气。近来不断有媒体和网友揭露直播带货市场上的造假现象,说直播带货坑太多,八成带货主播不靠谱,其中很大一个“假”,就是粉丝数量造假。

当然,并不能因此就完全否认直播带货这种新型销售模式,只是一不可相信“直播带货一带就灵”,二不可轻信直播服务平台的某些宣传。商品的魅力,说到底要靠商品本身的质地,靠满足市场需求、符合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取胜,而直播不过是将商家与消费者的距离缩短了。

据新华网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