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热门话题> 正文

“数字鸿沟”不是“服务有坑”的借口

2020-10-27 08:45:42 智能朗读:

自今年2月下旬以来,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因疫情防控等原因,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对于多数患者来说,此举可免除窗口排队挂号的麻烦,降低人员聚集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但对很多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尤其接打电话都有困难的老年人来说,医院挂号门槛的陡然提升,导致他们独自就医变得格外困难。

因为重阳节,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话题尤为火热。所谓的“数字鸿沟”是指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跟不上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支付、看病、出行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的确,这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拉大了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差距。但是反过来讲,又何尝不是数字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应用者一刀切地工具依赖,忽视了服务的本质。

就“数字鸿沟”来说,其实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与年龄、文化程度有紧密关联,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往往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就越弱。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5亿,这个群体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再加上年龄偏大,对许多人来说智能手机以及移动支付,“学会用”是难以逾越的大山。这也意味着,所谓的“数字鸿沟”或许可以缩小,却无法真正去填平,况且发展是动态的,在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面前,一些努力可能会是徒劳的。

技术改变生活、技术便利生活,这是技术工具属性决定的。但技术也是柄双刃剑,它打开便利之门的同时,也会形成新壁垒,所谓的“数字鸿沟”便是如此。数字技术在生活服务中应用,应当是为服务来服务的,无视技术的优弊,人为放大享受便利的矛盾,将一部分群体逐出在服务之外,显然不是服务应有的本义,也不是技术的合理应用。

数字技术与移动支付快速普及并不必然惠及到每一个人,像医院一刀切推行网上预约和数字支付,恐怕有失妥当,且不说老年人往往是就医的重点人群,即便是再文明的社会,都会有一些特殊人群的存在,需要在普适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以保证每个人服务的平等性。

因此,我们可以讨论“数字鸿沟”现象,但不能将“数字鸿沟”当成服务“有坑”的借口,任何商业抑或公共服务,在打开网上预约、扫码支付大门的同时,仍然需要以一定形式保留“面对面服务”以及“无码绿色通道”,让服务来匹配能力,而不是让服务当工具的奴隶。

木须虫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