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推进兰州经济社会不断前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问题随社会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征。坚持问题导向就是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社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聚焦问题、回应现实,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赢取进步、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新征程上,唯有科学运用“坚持问题导向”这一世界观与方法论,才能有效破解实践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铸就兰州发展新辉煌。
科学认识问题是推进兰州发展的现实起点。科学认识问题就是要有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问题轻重缓急。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问题也普遍存在、形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问题的性质、地位和影响的差异进行科学分析、区别对待。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明确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相较于“十年前”“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其中既有尚未解决的老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民生问题、环境问题,也有出现的新问题: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等。我们不仅要重视社会发展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阻滞经济社会发展的老问题,更要予以重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审视问题,及时掌握老问题中的新特征。同时,在推动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全国范围内的共性问题,从共性问题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又要立足于实际,剖析兰州发展中的个性问题。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卡点瓶颈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较大,民生保障仍然不足等。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坚持科学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撇开枝节抓根本,分清问题轻重缓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是推进兰州发展的现实起点。
准确把握问题是推进兰州发展的重要前提。准确把握问题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把握问题关键,才能牵住发展的“牛鼻子”,找到实践前进的突破口。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很大程度上在于准确捕捉时代传递的声音,准确把握时代的问题,对症开方。推进兰州经济社会不断前进,精准把握兰州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是前提。问题绕不开躲不过,回避问题只会累积形成更大的问题。因此,要及时、准确把握问题。搜集问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不同群体的不同声音,深刻把握他们的内在诉求。面对问题不能畏缩退却,要始终盯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研究问题要俯下身去、定下心来、付出辛苦,因为问题是变化的、反复的,问题的展开与暴露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准确把握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只有长期跟踪、调查研究才能避免“盲人摸象”“一叶障目”,被表象问题迷乱视线。
正确解决问题是推进兰州发展的关键环节。正确解决问题,其实质就是干事创业、推动事业的发展。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就在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起点”“前提”锚定实践方向,解决问题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上升的关键环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作出了“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兰州时指出:“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并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这正是总书记基于兰州实际,为破解兰州发展难题,实现不断前进开出的药方。近年来,兰州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厚植生态底色,全力打造城市生态屏障,“黄河之滨也很美”已然成为城市对外的靓丽名片,使得兰州旅游火热出圈。社会历史运动没有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并强调,“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因此,推进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不断拓展看待问题的视野、坚持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时俱进。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副教授 王亚健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