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正文

党的理论创新要坚守“魂脉”和“根脉”

2023-08-11 08:30:01 智能朗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党的理论创新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一重大论断既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深层次规律性认识,也为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以解决新的时代课题,党的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实践创新史和理论创新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人民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经得起时代、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理论。

近代中国在晚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悲惨境遇,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接连轰炸下,闭关锁国的状态随之被打破,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人民的尊严受到蹂躏和践踏。在民族危难之际,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上下求索,最终,实践、人民和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也是信仰信念信心的指向,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和武装,我们党就具备了坚而不摧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锲而不舍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理论创新如果离开了本国历史文化实际,就失去了说服力和生命力,更不会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理论的根本任务在于能够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决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书斋里“坐而论道”的学问。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因此,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发现新鲜经验、提炼新鲜经验、总结新鲜经验,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为人民发声的理论将始终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为人民发声的理论也必将深入亿万人民心中。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办公室干部、讲师

陈震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