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老兵魏陆钧:只要祖国需要,我还会冲锋在前

2023-11-01 09:21:08 智能朗读:

18岁,一个美好且充满回忆的年纪。在这个青春、懵懂的时光里,小伙子们散发着朝气与活力,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对于魏陆钧来说,他已背上行囊、拿上武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哐当哐当……”闷罐火车摇晃着一路北上,“嘭”的一声爆炸,唤醒了车厢里的战士。直到这时,魏陆钧才反应过来,他们乘坐的火车遭遇了敌机的轰炸脱离了轨道……

1951年,准备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部集训队战士魏陆钧,即将面临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18岁,他参军报国

魏陆钧,河北省石家庄人,1949年12月入伍。入朝前,他在军校进行了学习和培训。“从军校毕业后,我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部集训队当战士。‘七七事变’的时候我才5岁,日本鬼子占了北京,然后占领了石家庄。日本人让我们村的人修炮楼,干苦力,炮楼上全是机关枪,你要是跑就给你一梭子,百姓敢怒不敢言。”魏陆钧回忆说。

魏陆钧长大后,因为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他萌生了参军保卫祖国的想法。“毛主席讲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热爱和平,但是发生战争,我们要用战争的方式消灭战争,争取和平和胜利。”魏陆钧坚定地说。

危险的行军路 火车遭轰炸

魏陆钧是坐着闷罐火车去的朝鲜。就在他不断想着家人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和一股热浪袭来,车厢剧烈晃动起来。魏陆钧被震晕过去,听到身边战友的呻吟声,他缓缓睁开眼睛。“眼前浓烟滚滚,车顶被撕裂了一个大口子,身边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身上也是血,但顾不上疼,就是扒拉身边的战友,看看有没有活着的,然后爬出火车。”魏陆钧回忆说,出来后他看到天空掠过的飞机才知道,乘坐的闷罐车遭遇了敌机轰炸。

“头上、耳朵上现在还留着伤疤。当时没有医生,我们就自己用纱布包一包,还好当时没有破伤风,也没有感染,还是幸运的。后来又走了一个星期才到达师部,白天不能行动,一晚上走几十里路。睡觉就在炸弹坑里,一路上百姓也见不到,看见的只有被炸毁的房子、水磨坊、汽车。”魏陆钧摸着耳朵上的伤疤缓缓说道。

保卫师部 站岗放哨封锁山头

魏陆钧随着大部队到了朝鲜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防空,给师部站岗放哨,封锁周围的山头。

“我们吃的是中国的大米,因为战争,朝鲜农户没法种庄稼,连家园都没了,何来的生存。一天两顿大米粥加上水土不服,得病的战士很多。因为医疗条件差,有些战友还没上战场,没打出一枪,就因病离去了。”魏陆钧说。

朝鲜的冬天非常寒冷,战士们执勤回来经常是脚和鞋子冻在了一起,脱都脱不掉。”魏陆钧说,“在山顶放哨,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轻松。夏天蚊虫咬噬还相对容易对付,冬天的雨雪冰冻则难以抵抗。为了隐蔽不能生火,只能在站岗的地方不停跺脚。饿了吃一口冷干粮,抓一把积雪塞嘴里。除了武器装备比美军差了一大截外,我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生活条件也比较落后。为了预防敌机轰炸,生火做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一般都是压缩饼干或是熟食罐头对付一顿。有时为了改善生活,战士们自己挖野菜,简单煮一下就算吃了蔬菜。”

夜间巡逻 危险相伴

当时,一到晚上,驻地附近就会有敌人发信号弹,战士们必须找到发射信号弹的人,但是特别不好找,山大沟深,人特别容易掉进山沟里。由于防空管制灯光,战士们天天晚上只能摸黑巡逻,有的战友走着走着就从山坡上掉下去了,他们身上背着设备,掉下去也不敢叫,受伤也不吭声,就是担心位置会暴露,很多战士等被找到时都冻死了。

在魏陆钧的眼中,师部管理最严格的一条就是绝对不能暴露。除了做饭不冒烟,不能有灯光之外,还有三人不同行,二人不同座。在朝鲜生活了一年,喝不上开水、吃不上蔬菜、肉和蛋,也剪不了头发、没洗过澡、没见过医生、没用过电灯,这些给魏陆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的军人,人手一块毛巾,碰到有水时,就用毛巾洗把脸,见到雪时,就拿雪来擦身子。在前方,战士吃炒面,在后方,有时能吃上馒头、高粱米,没食物的时候就去找野菜。魏陆钧说:“虽然艰苦,但是也有高兴的时候,当时志愿军的慰问团来到师部大礼堂搞慰问演出,看到台上为我们唱歌的战友,心里特别感动。”

长时间站岗盯梢

战士们患上雪盲症、夜盲症

“由于长时间站岗盯梢,用眼过度,很多战士得了夜盲症、雪盲症,下雪一出门眼睛看不见,天黑眼睛也看不见。刚到朝鲜那段时间,吃不上蔬菜水果,后来好一点,天津食品厂生产的五香豆还有罐头全部运到了前线。我的身体素质还好,没有躺倒,很多战友一躺倒就起不来了,永远闭上了眼睛。”魏陆钧说道。

目睹了美帝国主义在朝鲜犯下的战争罪行,激起了魏陆钧的家国情仇,决心好好干,保家卫国。“朝鲜老百姓太苦了,他们所有人都上前线了,不管男的女的,志愿军去附近一个山沟里的村子去慰问,我看到有几百个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去了前线,没有人管,孩子们只能躲在山洞里。”

最辛苦的人是工兵连的战友

朝鲜有很多江河,如果不架桥,人民志愿军就没办法通过,而架桥最难的是必须躲过敌军的飞机轰炸。最厉害的是,桥被炸毁了,没一会志愿军就能再架起一座桥,这是伟大的志愿军最了不起的地方。

在魏陆钧看来,自己的连队不是最辛苦的,最辛苦的是师部里的一个工兵连。“他们专门挖坑道,比我们艰苦,战士们一天两碗大米粥都吃不上。在山沟里挖地道,工具只有铁锨和锄头,受伤的多,劳累过度的也多,吃不好营养不良,躺倒起不来的也多,尽管不是最前线,但是伤亡还是有的。最开始,他们一双手掌先是起了水泡,水泡又变成血泡,血泡磨破后,手上便生出了厚厚的茧子。受伤后没有医生给治疗,就自己包一包,不出血就行了。他们挖坑道挖了一年,没见过太阳升起的时候,晚上看到的月亮和天空都是长条形的方框,因为挖地道的形状就是一条条的,所以人只能从挖的地道里往天上看。”

信念是战胜一切的源泉

“我们的装备跟敌军比起来很差,但是我们却拥有无比强大的爱国主义信念,所以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当时所有的战士抱着这个信念,即使自己牺牲了生命,也是为祖国作了贡献。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打败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把他们赶出去。”魏陆钧握紧拳头说。然而,一想到那些曾经同样鲜活的生命永远消失在了战火中,魏陆钧的情绪一下子就低落了。他哽咽着说:“现在有时候还会时常想起战场上的一幕又一幕,仿佛还能听到那些轰隆隆的炮声就在耳边回响。我的战友一个个活蹦乱跳都是年轻人,坐着火车一起去朝鲜,可是火车炸了一转眼全都没了,再也没有回来。”

如今,魏陆钧虽已年过九旬,但他却说,只要祖国还有需要,他仍然会冲锋在前,他希望年轻人能够继承志愿军献身祖国、献身民族的精神,把这种美德一代代传下去。

人物资料

魏陆钧,91岁。1949年12月入伍,1951年入朝参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部集训队战士,1952年秋天回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晓 李庆 实习生 任婷婷 张文娟 文/图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