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老兵陈凤英:为捍卫和平流血奉献 此生无悔

2023-09-21 08:50:04 智能朗读:

记者采访陈凤英

陈凤英(前排中间)和战友们在朝鲜

陈凤英和丈夫

扫码看视频

看过电影《上甘岭》的观众,一定还记得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坚守上甘岭阵地时惨烈的战争场面,也一定不会忘记隧道里那位端庄大方的志愿军女卫生员,用甜美的嗓音唱着《我的祖国》,为伤员消除疲劳鼓舞士气的动人故事。同样来自靖县(现为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志愿军女兵陈凤英,在她17岁那年和同学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在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卫生队,当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卫生员。

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奔赴朝鲜战场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1950年12月,陈凤英在湖南靖县参军,新兵训练后就分到了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卫生队。刚满17岁的她跟着大部队从靖县行军到达湘潭县。1951年4月从丹东直接入朝。她和一起参军的三个同学对未来懵懵懂懂,对战争也一无所知……

“我觉得去朝鲜最艰苦的任务就是行军。夜晚行军最苦了,最害怕的就是敌人的飞机。敌人还有照明灯,一到晚上山坡上照明灯全部打开,一不注意就容易暴露。”陈凤英说。

为了行军途中不让自己打瞌睡,陈凤英想了许多土办法,咬舌头咬嘴唇掐大腿,在疼痛的刺激下暂时驱散困意。

上了战场 女兵男兵都一样

陈凤英说,在战场上,女卫生员的任务很多,不光要负责护理伤员、换药、打绷带,还要照顾伤员的日常生活。绷带紧缺,不时需要清洗以便多次使用。春天的河水冰冷刺骨,姑娘们的双手冻得发红、发麻,但是没有半点怨言。

敌机把桥梁、公路、运输线封锁了,粮食也只有晚上到兵站去扛。女同志力气小,扛50斤一袋的面粉,夜里翻山越岭、手脚并用走七八个小时才能把一袋面粉扛回来。

战斗一个接一个地打,救护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残酷的战争让年轻的女孩们顾不上清洁卫生,长期不刷牙、不洗脸、不洗澡,更没有衣服换洗,都五六月份了还穿着棉衣。“尤其是女性生理期,蹚过刺骨的河水,浑身冰凉,每次蹚过冰凉的河水,裤脚都结起了厚厚的冰块。但是我们都觉得这没什么,上了战场,女兵和男兵一样,都是战士。”

战友牺牲前握着她的手交代临终遗言

在陈凤英的记忆中,在朝鲜最艰苦的战斗就是攻打夜月山,打了20多天。夜月山位于朝鲜铁原西南方向,它就像一支长矛直插铁原通往汉城的铁路,牢牢扼制住了敌人重要的运输大动脉。

“跟敌人战斗的时候,我们牺牲了很多战士。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不好,卫生员都是在前线抬着担架跟着,仗打到哪里,我们就去哪里。我们距离前方只有15公里的路程。”陈凤英说。

做护理工作时,有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我在重伤组照顾伤员。有一个来自河南的伤员,牺牲前一直紧紧握住我的手,他满眼泪水混杂着脸上的血迹说着,我不行了,回不去了,你跟我妈妈说一下,行吗?然后头向一边倒去,人就没了。听到这样的话,你说难受不难受啊?”说到这里,陈凤英已经泪流满面。

顶住敌机轰炸 抢救伤员

1951年6月,47军奉命接替了65军在临津江东岸的防御作战任务。在随后的165天的防御作战中,进行了252次不同规模的战斗。陈凤英所在的后勤和机关的同志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顶住敌机的狂轰滥炸,将数万吨弹药、粮食、被装送上前沿阵地,将近万名伤员抢救下来。

抗美援朝时期,防疫工作也极其繁重。部队驻地条件差,大家长期住坑道,皮肤病多发,虫媒传染病也常发,加之作战艰苦,粮食、蔬菜供应不上,发生夜盲、营养不良的战士也比较多。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卫生教育,建立卫生制度,挖野菜啃松枝,水服维生素A,保证坑道通风,改善了战士们的健康。

“我们负责对前线运送下来的伤员进行医疗救助,包括止血、取子弹和碎弹片、骨折固定、清创包扎等。再将经治疗脱离危险的伤员转运至后方接受继续治疗。除此之外,每位队员背的棉被、铁锹、干粮、急救包,加起来有50多斤重,沉重的背包压在背上,有时感觉肺都要炸了。尽管如此,女队员们没有一个喊累,也没有一个掉队。”陈凤英指着照片中的女兵说,“你看,她们都是我的战友。”

“我不害怕,更不怕死”

陈凤英说:“在朝鲜,到处充满着危险,最讨厌的就是敌人的飞机,在我们头上来回飞,隔一段时间就来,没完没了地炸。我们平时躲在山洞里,白天根本不能出来,一露头就容易挨炸。”

面对生命威胁,陈凤英说:“很多人都问我,你才17岁就上战场做卫生员,怕不怕?我每次的回答都是我不怕!危险那也是工作需要,我不害怕,更不怕死!我留在后勤部队,不在最前线打仗,别人都上战场不顾性命地流血拼杀,我与其他战斗英雄比不了。”

对于伤员来说,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生命的希望和保障,有他们在,战士们才能更加放心地战斗。

异国他乡的相遇 举行战地婚礼

在朝鲜战场上,陈凤英也收获了爱情。陈凤英和丈夫徐维桢的爱情有点像电视剧《父母爱情》里的剧情。徐维桢的上级领导和陈凤英的上级领导是夫妻,经他们两口子撮合,就成了!

在朝鲜而且还是战场上,他们举行了简单而别致的婚礼,洞房是防空洞,来自祖国的水果糖、苹果、几瓶六十度白酒、几斤花生、两支蜡烛,四对新人的集体婚礼,来宾是战友。婚礼虽简朴,但洞外却景象奇特,高空照明弹当花烛,耳旁敌人机枪扫射、炸弹爆炸声作爆竹,既有祖国婚庆的欢乐,又有异国战地的火药气味,这可算得上是世间最奇特的洞房花烛夜了吧!

目睹战友被炸死 是心中一辈子的伤

1952年春,美军发动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在我军驻地附近共投放细菌武器107次,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在军党委领导下,开展了以反细菌为中心的卫生运动,成立了防疫卫生运动委员会。按驻地划分区域组织对空监视哨,及时发现敌情,及时报告,防疫队灭鼠灭蚊,并成立了临时隔离室,大搞阵地防疫运动。“我们班一共有13个人,当时住在煤矿,给我们的任务是每个人要完成打死30个蚊子或苍蝇的任务,我把全班的任务都完成了。”陈凤英自豪地说道。

让陈凤英这辈子最难忘的是牺牲在她眼前的战友。陈凤英所在的后勤医院实际上并没有医院的实体建筑,医护人员和伤员都住在山洞里,医护人员在哪里,哪里就是医院。因为条件差没办法往后方转移,所以蚊帐在树上挂起就是房子,土地就当作床。

“我有一个同学又是战友,叫楚平(音译),抬担架的时候牺牲了。当时看到战友抬着伤员,本来就快到病房了,但是一颗炮弹炸中了他。”陈凤英哽咽道。

1955年,陈凤英在部队见到了楚平的妈妈。年迈的母亲指着楚平的照片喃喃道:“你看这是我的儿子。”“我对楚平的牺牲很难受,因为我亲眼看到他抬担架被炸死在半山坡。”陈凤英闭着眼睛说道。每当夜深人静,她回想起这一幕幕时,陈凤英总是蒙在被子里哭。

70年过去了,陈凤英回忆这段经历,胜利者的自豪感依存,为捍卫和平流血奉献,她说:“此生无怨无悔!”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晓 李庆 见习记者 杨潇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