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普惠金融“兰州生态圈”—— 持续升级扩容 把“圈”做强

2023-04-19 08:33:38 智能朗读:

刘 颖

李 泉

杜立钊

刘建国

陈开军

普惠金融是一项经济活动,同时也蕴含了一种价值理念。兰州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普惠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北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金融工作,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落户兰州,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实现了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兰州“金融人”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凝聚金融力量,紧盯“三农”、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特殊领域,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创新推出各类独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同时运用网络技术改进金融服务模式,一步一个脚印,在普惠金融取得了有益探索和长足发展。

虽然,我市在普惠金融领持续呈现出“量增、面扩、价降”的发展态势,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依然存在普惠程度不高,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业内多位专家学者,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兰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刘 颖

以“数”赋能 提高金融普惠力度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加快缩小城乡之间在收入、消费、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政府相关部门要与金融机构共同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农村普惠金融的更多做法和产品,让金融更好地走进农村、服务农民,能够有效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普惠成果。

进一步加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正在建设的兰州市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涉及农业产供销、经营主体、农村信用体系等数字信息,便于金融机构对农民或涉农经营主体进行信用和风险评估并提供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依托基层金融网点和各种宣传方式,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宣传,普及个人征信、金融工具、数字应用的金融知识,开发易学且好用的应用软件,增强农民和经营主体通过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

大力开发“大数据+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积极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需求特点,创新惠农支农金融产品,提升涉农金融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和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创新数字保险产品,进一步扩大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保险+期货”、“保险+信贷”等产品的推广力度和覆盖面,为农户和产业提供更精准、更高效、保障程度更高的金融产品。

让更多农民群众享受到普惠金融发展成果

普惠金融不仅要满足农民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还要与消费品供给深度融合,为农民群众提供线上小额消费贷款、电商贷款,激发农民群众的消费潜能,同时要不断提高普惠金融对农村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的金融支持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杜立钊

补足短板是今后兰州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

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面临市场需求疲软、营收减少、盈利能力偏弱等困难,兰州市亟须以普惠金融解决市场主体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传导机制

一是深化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引导督促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本源;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加快建设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有效匹配小微企业金融需求。二是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作用。三是鼓励发展合作金融。目前来看,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发展总体良好,但是农村信用社体系金融机构商业化之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下而上组织的、有较大积极作用的合作金融组织。事实上出现了合作金融真空,合作金融没有担负起“基础”的角色和作用,是农村金融体系最大的短板。四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小微企业资本补充渠道。大力发展股权融资,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融资功能。

加强信息共享持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

首先,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征信体系需要涵盖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尽可能做到全口径,包括民间借贷记录、违规记录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征信记录。鉴于智能手机和网上支付越来越普及,可借用大数据,有序推进征信系统非金融信息采集,从而形成全新的征信体系。其次,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来源。加快搭建并完善涵盖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等部门大数据的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与信息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的互联互通,尽快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最后,要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要认识到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银行营销、营运和风险方面成本的优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突破传统金融服务存在的时空限制,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小微金融的可得性和精准性。同时,在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电力化工、循环经济等领域内实施绿色信贷的行业政策,可对贷款实施环境标准一票否决,并将可持续政策的范围扩展到项目融资、资产融资、一般公司信贷业务和其他业务,建立覆盖全行的绿色信贷风险监控体系。积极参与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碳金融产品设计、碳金融顾问服务等,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陈开军

三方共振 打造具有兰州特色的普惠金融

兰州市发展普惠金融特别是在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方面,需要从内部供给主体、外部供给主体及供给客体等三方面形成共振。

内部供给主体方面:一方面要培养一批能扎根农村、能吃苦在农村、能服务在农村的新时代金融基层从业人员,加强具有农村特点的金融从业人员培训,完善金融干部选拔机制,将农村金融工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要注重防范和化解涉农金融风险,注重农村产业项目的可持续性,关注普惠项目的长期现金流量,在资金供给与金融风险之间做好平衡。

外部供给主体方面:一是落实涉农贷款业务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县域金融机构对农信贷投放的激励约束。将农户和农村经营主体贷款的风险权重下调至小微企业贷款水平,将农村资产抵押贷款风险权重下调至城市资产抵押贷款水平;二是建立涉农信贷保险制度,由财政出资建立涉农信贷风险救济基金,用于补偿合规涉农贷款的不可抗力风险;三是拓展对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的税收优惠。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扩大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等规模;四是完善农村资产抵押筹资制度,为现代农业投资提供中长期的融资渠道;五是强化政策性金融的政策引导力,发挥对农优先投入的先导作用。规范和扶持农村合作金融,完善城乡金融融合和服务网络延伸下沉的渠道,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

供给客体方面:一是聚焦特色产业,有针对性、精准地提高金融服务和产品,如对兰州百合、白兰瓜等农产品具有的资金需求特征,开发带有特色农产品的普惠金融产品;二是盘活农村资产,紧抓农村产权改革的机会,如农地权、林地权、水域权、农村集体产权等,发展出以农村资产为基底的惠普金融产品;三是保质增信,联合信贷担保公司,创新免抵押的涉农普惠金融产品,实现准入便捷、免抵押物、快审快投、费率优惠等特色;四是建立融资应急基金式和逆周期性普惠金融产品,以缓解农业企业贷款到再还款的压力,舒缓农产品周期性价格变动导致的流动性紧张程度;五是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产品,从供给、生产到销售的全方面金融支持方式,有效收集全供应链资金供需信息,加大对全产业的普及惠及。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 泉

深度融合创新 顺应数字农业发展新趋势

当前,兰州普惠金融在农业保险方面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的同时,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的耦合协调度、农业保险产品的保障程度仍然偏低,保险机构针对农业农村的业务创新和科技创新不足,普惠金融产品在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方面还存在短板,农业产业增信不足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以及农业保险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发挥还不够,保险助力普惠金融类新型贷款模式等现代金融知识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涉农类的普惠金融和农业保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比较突出。

对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兰州农业保险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兰州全域农业保险和普惠金融创新发展需要适应智慧乡村和数字农业发展新趋势,在以下三方面更多发力:

首先,在特色险种开发方面,要围绕农村全面深化关键领域改革需要,设计开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股金分红履约保证保险等特色保险产品,建立健全农户参与土地制度改革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起农业保险“投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的精准服务格局,形成了“覆盖大宗种植养殖、区域性优势品种、地方性特色产品”的保障体系,为全市“三农”构建起科学有效的安全网。

其次,在普惠金融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农业保险综合服务平台,拓展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场景,实现各金融机构信息共享,为银行对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征信评估来源,促进保险公司和银行运行效率的有效提升。构建完善的市、(区)县、乡、村多级金融和保险服务网络,建立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市、(区)县财政要加大对银行的贴息补贴力度和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力度,在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同时,提升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创新的积极性。

第三,建议保险机构以数字化技术、专业化农险队伍提升农险业务的精细化水平,在农户投保时严格落实承保到户要求,规范承保、理赔等工作流程,确保农户准确详细地理解保险责任范围、定损理赔依据、赔付程序等,彻底消除他们投保的疑惑和顾虑,从而激发农户的投保意愿,营造农业保险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建国

成长蜕变中 让更多人感受普惠金融的温度

大力发展普惠保险已成为保险业在民生领域强化人民群众保险保障的重要举措。作为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在助力低收入群体及老年群体更好地化解健康风险的同时,促进了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融合,也推动着“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的特性,因为其性价比高、覆盖人群广泛等特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平可得、保障适度、覆盖广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在国家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提升了人民群众总体保障水平,让更多人享受到了普惠金融产品带来的便利。因此,保险业要不断完善普惠保险产品体系,丰富公司多层次产品体系建设,满足客户差异化的保险保障需求,助力地方经济全面推进。

作为兰州市专属的惠民保险,“金城?惠医保”延续了惠民保险“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障”的优势,其“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公司”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已趋于定型。从它的演进逻辑来看,已由粗放式发展向更加专业高效的方式转变,这也意味着实现了成长的蜕变,进而成为连接商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桥梁,并在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几年前沿袭传统商业健康险路径的风险损失补偿,到目前更多探索健康管理服务深化、医保体制改革,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金城惠医保”在过去的几年里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相较于最早推出的“金城惠医保”,新版产品在原有基础上优化了理赔服务。第三方运营机构圆心惠保以自身在“医-药-险”产业与科技领域积累的专业经验,畅通多元投保渠道,构建包含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在内的入口,并持续优化便捷理赔服务,新增“一站式”理赔结算服务,破解“看病垫资、理赔跑腿”难题,极大提升了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全新的机遇,“金城惠医保”的发展将更加依赖多方合力下的引导与推动,只有平衡好和协调好各方利益,该产品才能真正惠及更多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 洁  薛晓霞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