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八场)的消息 我市精准科学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
“截至7月15日10时,我市共有47个高风险区,42个中风险区。”在7月15日召开的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八场)上,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史危安介绍,我市建立了风险区域划分报告工作机制,市、区两级疫情分析研判专家组,依据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综合考虑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工作条件、环境,以及其活动区域的密闭性、通风情况、人群防护情况、人员聚集情况等基本信息,综合评估研判,精准科学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域,并由市联防联控办向公众发布。
风险区的划分标准和解除条件为:
高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的小区或者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进行研判、调整风险区域范围。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
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中风险区,之后连续3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外溢的高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中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
中风险区连续7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溢出的中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果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区)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低风险区域人员离开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规定,疫情处置过程中,如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传播风险较低,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可不划定风险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