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不管在哪,难舍一份家的情怀

2022-02-01 09:04:11 智能朗读:


西固灯展 刘延治 摄


大学生刘小琪跟家人吃团圆饭 张亚君 摄




不管多远,回家过年。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聊聊一年来的收获,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仪式。尽管有时,回家的路,迢迢复迢迢;故乡他乡,咫尺千里,但最终,我们都会收获质朴的乡情和团圆的欢聚。

因为“家”是最牵挂的地方,是心中最温暖的地方,是最难以割舍的地方,是思念落脚的地方,是不管远行在哪,都一定会回去的地方。有人才有“家”。互联网时代模糊了地域的界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虽说跨越千万里的团聚是春节的真谛,但对于每一个盼团圆的人来说,只要家人在一起,在哪都是年。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阖家团圆。

视频中的“年夜饭”

“爸妈,春节快乐!”

“春节快乐!”

除夕夜,远在杭州的刘江拨通了在兰州的父母的视频。视频的一端是家人围坐和丰盛的年夜饭,另一端则是刘江在杭州的公寓里独自过年。

大学毕业后,刘江在杭州找到了工作,也是第一次一个人背上行囊离家千里。这个春节,对于刘江来说,与往年都不同。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往日四世同堂的热闹,变成了今年第一次一个人过年,一个人的异地留守。

选择退票,就地过年

“说实话,决定留下来就地过年,刚开始心里还是挺难过的。”刘江说,这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意义不同。计划了好久,早早就开始看机票,满心欢喜地数着日子准备回家过年。

“知道我买好了回家的票,爸妈特高兴。尤其是我妈,从定下我回家的时间,她就开始各种忙,和我爸一起炸油果子、卤肉、置办年货。准备了很多,全是我爱吃的。”

早在2021年12月17日,刘江就已经买好了回家的机票。“回家的票是27日的,结果26日新闻上说杭州有疫情了,到当天晚上七点半,我发现自己的行程卡带上了星号”工作的城市有了疫情,对于能否顺利回家,刘江开始有点担心。

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可是后来几天疫情情况也不容乐观。“不回去了吧,响应政策,就地过年!”12月27日,刘江把决定自己的告诉了父母。“当时,我看见我妈眼睛都红了,嘴上说着安全第一、我不回家她还能省点心,但其实大家心里都很难过。不过还好,父母家人都很支持我。”

既然决定就地过年,就要高高兴兴的。说干就干,刘江开始采购物资,各种零食、自热米饭自热火锅,还买了电煮锅,准备除夕的晚上自己煮火锅,可以连着视频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春暖花开,期待团圆

电视里放着春晚,窗外的烟火绚烂。

除夕夜,刘江和家人连着视频。虽然没有吃到“妈妈牌”年夜饭,但是自己煮的火锅也同样美味。“我姐还跟我开玩笑说,这么多好吃的,我不在,只能她独享了。”

第一次不在家中过年,这样的体验对刘江来说是新鲜的,但这也让他第一次体验到了过年的重要性,明白了团圆的意义。“线上过年也很热闹,等到疫情散退,春暖花开,我就回家团圆。”

没错,团聚的方式在变,不变的是团圆本身。不管是返乡还是就地,对于每一个盼团圆的人来说,只要家人在一起,在哪都是过年。

春节我在岗

1月31日,农历大年二十九,就在兰州市民用各自喜欢的方式欢度新春之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为广大市民春节期间的生活提供保障,用一份坚守点亮了万家灯火。他们就是奋战在一线的社区楼院长、托幼老师等,大家都有同样的期盼——希望自己的坚守能让所有兰州人过一个温暖、安全、祥和的春节。

社区楼院长寇薇:

安全祥和过大年

寇薇是焦家湾街道焦家湾东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也是东岗东路1287号亚太东方星座的楼院长,今年是她从事社区工作第七个年头,春节期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穿梭在小区里,随时做好外地回兰过年人员的疫情防控登记,引导辖区居民到街道指定的祭祀点文明祭祀,劝阻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清扫保洁小区卫生,巡查楼院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除夕下午,寇薇告诉记者,几乎每年除夕这天整个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是全员上岗,大家都要从除夕的下午开始上街,一直忙到大年初一凌晨才能回家。因为工作的需要,她无法回家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为了能让辖区居民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我愿意坚守在这个岗位上。”正是有了像寇薇这样的社区工作人员陪伴,咱老百姓才能过上一个安全祥和的大年。

托管老师于春林:

教孩子们过大年

于春林是色彩托幼管理机构的创始人,也是众多托幼机构中的一名普通老师。托幼老师的职责在大家眼里普遍认为只是在孩子们上学期间才忙碌的。其实不然,孩子们放假了托幼老师就更辛苦了。

除夕下午,于老师告诉记者,放寒假已经半个多月了,他们的托幼机构了来了几十名孩子,老师们除了正常照顾孩子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之外,还教会了孩子们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的一些生活技巧,也会让孩子们在空闲时间,跳绳、拍球、跑步锻炼身体,还会组织孩子们给爸爸妈妈画新年贺卡,写春联、写福字,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传统春节的民俗知识。“今年寒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教孩子们包饺子,孩子们学的可认真了,一双双小手包出了千奇百怪的饺子,孩子们知道了饺子的来历,也知道了要珍惜粮食。他们的愿望就是要在除夕夜和爸爸妈妈一起包饺子过大年。”

除夕晚上,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了,于老师和其他老师又开始欢声笑语地忙碌起来。因为疫情关系,机构里的很多老师都选择留在兰州过年,这会大家要开始准备年夜饭。“孩子们都回家过年了,还真有点舍不得。我们机构有好几个老师都响应政府号召原地过年,我和爱人也商量决定今年不回老家了,带着姑娘和儿子与老师们一起守岁过年!”

在于老师的心里,温暖就是潺潺流水般绵延的爱与责任。既有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宠爱,也有对同事们体贴入微的关爱,更有对家人真真切切的疼爱,让爱有温度,让年更幸福。

小村里的幸福年

“灯笼挂起来了吗?”

“对联贴好了吗?”

……

安文的妈妈一早起来就在厨房里忙活,还时不时操心其他事情。

弟弟爬上爬下忙着挂灯笼,检查线路,不光门口要挂,屋檐上还要挂几个灯笼,年年如此。

挂完灯笼又要忙着贴对联,村里和城里不一样,光对联就得五六副,每个门上都要贴,最后还要贴门神,不过得等到家里所有人都到家才能贴门神。

今年除夕的天气还不错,天空蓝得出奇,安文说:“虽说现在城里的天也蓝,但总感觉还是差点意思,这可能就是他们说的乡愁吧!”

自从工作了以后,总是踩着点来过年,紧紧张张的,好几次都差点不能回来和家人团聚,几经波折,但能回来已经很好了。

安文的爸爸一回老家就端着保温杯出去了,四处找邻居闲聊,平常大家都忙着工作,难得见一面,好多人也只有过年才能见上一回。

“王婶真是好福气,儿子把她接到城里过年去了”村委会主任笑着说。

近几年,村里好些人都出去了,在城里工作,奋斗几年,又在城里安了家,把老人孩子都接走,过年也就不回来了。

爸爸看着长长的公路说:“我就不喜欢在城里过年,一点也不痛快,邻居也不熟,门一关总是憋得慌,金窝银窝也不如我的草窝。”

远处落日正放出暗色的光芒,似要燃尽最后的余晖。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安文在家里听见村子四处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过年的氛围顿时浓烈起来。

小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拿着鞭炮在村里玩耍,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新衣,兜里装着糖果,互相交换好吃的,一起放炮。等到各自的妈妈站在门口呼喊,才赶紧回家吃饭。

“以前经常穿着新衣服和小伙伴放炮,第二天才发现衣服到处都是小火星烧的洞,免不了一顿揍。”安文说,如今总有新衣服穿,好吃的随时可以买上,都说年味淡了,其实并不是,是人们生活变好了,天天穿的新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有些过年才有的东西,也变得平常,人们的期待少了。

鞭炮声渐渐稀疏了,炊烟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飘出,大家聚在餐桌旁,笑声中开启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电视也锁定了频道,等着看春晚。

“今年春晚不知道都有啥节目”安文的奶奶嘴里嘀咕道。

安文赶忙拿着手机翻出节目单念给奶奶听,今年83岁的奶奶,坐在沙发上怀里抱着小重孙,笑得合不拢嘴,儿女们都在身边,如今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格外热闹。

几年前,村里路两旁装上了路灯,修的平整的柏油马路,蜿蜒绵延,家家门口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彻夜亮着。笑声驱散了寒意,暖色的灯光透出贴着窗花的窗户,这个年一如往常的温暖。

第一次加入春运“大军”

“妈妈,这个窗花我来贴……”“爸爸,您教我怎么炸鱼吧,我也想学学……”家住兰州市城关区的刘小琪今年19岁,前不久刚刚离开家乡去哈尔滨上大学,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她今年第一次加入了春运的“大军”,只为跟爸爸妈妈相聚过个团圆年,“从小到大我都是跟爸爸妈妈一起过年,从来没有一个人过过年,我觉得过年最大的意义就是团圆,所以不管多远,我都要回家……”

家是年的港湾

哈尔滨距离兰州有2600多公里,对于归家心切的刘小琪来说,这个距离不是阻碍,但唯一让她担心的是如今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一路保护好自己,不给防疫工作添麻烦,刘小琪出发前的一个礼拜,就提前查阅好了返乡需要提供的各类证明,并提前跟自己所在的社区进行了报备。回家前一天,想到马上就能见到爸爸妈妈,尝到久违的牛肉面,刘小琪高兴的一晚上没睡……“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思念家乡的感觉,以前总觉得家乡的一切都那么平常,但离开了才突然发现那是自己最放不下的地方。”刘小琪说一开始还疑惑为什么自己第一次孤身一人踏上这么远的回家路却没有一点点的不安和害怕,回到家后想想,她才后知后觉,“回家”并不仅仅是两个字,它更像是一个人,可以随时温暖你、鼓励你、安慰你,有这样一个人陪伴,自己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年是家的味道

以前过年,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在忙碌准备,跟所有孩子一样,刘小琪以往也是那个听着爸爸妈妈的招呼声,洗手上桌大快朵颐的“小朋友”,但今年,每一个忙碌的年货筹备现场,都能看到刘小琪的身影,帮妈妈洗地板、换窗帘,帮爸爸买年货、蒸炸煮,忙得不亦乐乎,“今年除夕夜的饺子我包了,以前都是吃爸爸妈妈包的饺子,今年我打算‘露一手’,让他们也尝尝我的手艺……”刘小琪告诉记者,在学校的时候她在“老乡会”里跟同学学了包饺子,当时她就想今年回家要把自己的手艺展示给爸妈,让他们也尝尝自己做的饭,而除夕夜这个大团圆的时候再合适不过了……

团团圆圆才是年

刘小琪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带过很多届学生,每一次送走毕业的学生,她都会依依不舍,去年送女儿上大学,妈妈嘴上没说,心里时时刻刻都在为女儿担心,还在很多个夜晚因为思念女儿偷偷掉泪,“真没想到女儿这次回来能变得这么懂事,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本来还想疫情严重女儿不能回来就我们两口子过年了,女儿回来我们真得太高兴了……”对于“回家”,高兴的不止是刘小琪,内向的妈妈一说起也开心地合不拢嘴,都说家是年的港湾,年是家的味道,也许在历经分别和相聚时,我们会更明白,所有的奔波和等待都是值得的,因为团团圆圆才是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董鑫 安周霜 张亚君/文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