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浪漫是并肩“逆行” ——记志愿者夫妇赵国昌、李宗磊


疫情面前,总有一些人勇敢逆行,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背影。在城关区草场街的民百家属院小区,来自兰州交发建新能源出租车公司的驾驶员夫妻赵国昌、李宗磊,作为志愿者并肩奋战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的大爱和温暖。
10月26日凌晨,城关区草场街民百家属院发现疫情,草场街街道第一时间成立封控工作组,对周边区域进行封控管制,设立围挡及警戒标志,协调人员配齐设备,守护居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从那一天起,民百家属院的居民们开始面对封控管理的日子。与此同时,赵国昌、李宗磊、马春丽、李彬、李果等多名志愿者也开始了自己在防控一线的坚守。他们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持续奋战,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
为做好疫情封控点的“消杀”工作,志愿者们每天清晨拿着消毒设备,对封控区楼道、出入口、公共场所进行大范围消杀。李宗磊对刺激性气味极其敏感,由于对消毒水过敏,在消杀过程中多次出现呕吐、头疼,她总是咬紧牙关全力克服,立即投入防控工作。
“我们个人只有这么一点点力量,但大家只要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把力量汇集到一起,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赵国昌、李宗磊朴实的话语,说出了志愿者们的心声。志愿者们主动请缨,穿上防护服,每天给封控小区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并送货上门,只要居民微信群里有什么需求,他们都是第一时间回复并落实。
“爸爸,该起来去社区‘上班’了。”天还没亮,赵国昌耳边就响起了8岁儿子稚嫩的声音。原来,赵国昌夫妻同时成为志愿者后,他的母亲、岳父等家人都全力支持,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我们俩都来志愿服务,孩子就交给老人照顾。”李宗磊笑着说。在志愿者们眼中,居民群众家的事没有一件不是优先待办,没有一件不是得全力以赴。他们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父母、子女也都在家中,默默盼望着他们安全归来。
“没想到居家隔离的这些日子,家里的菜反而一天也没断过!”“真是感谢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们。”在民百家属院小区的微信群里,满是这样的话语。原来,10月28日起,草场街街道在前期配送一日三餐的基础上,为封控点居民配送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生活物资。
每天,封控点的居民们都会从窗户里看见,一群“红马甲”们或推着板车,或扛着纸箱,把食物、生活用品运到他们的单元里。不一会,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们就把这些物资送到了他们的家中。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民百家属院没有电梯。于是,志愿者们奋勇争先, 两人一组手提肩扛,把一袋袋、一箱箱生活物资送到居民门前,做到了封控点的88户居民,不漏一户、不缺一份。大家早已记不清楚,每天要搬起沉重的物资,往楼上跑多少趟。
“为居民们送物资,要做两次消杀呢,穿上防护服做一次,脱了后再做一次。” 赵国昌笑着说,表情显得很轻松。但事实上,与病魔较量是艰难的,由于全天佩戴着医用手套,志愿者们的汗水早将皮肤泡得肿胀,大家手上满是红肿和小裂口。
“抗击疫情的日日夜夜,我们看到了党员奋勇争先、冲锋在前。如果能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后发生任何事情,我们都能冲在最前面。”成为志愿者战“疫”几天后,赵国昌、李宗磊、马春丽、李果不约而同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11月12日12时起,城关区草场街街道民百家属院小区解除封控管理,解封后调整为管控区。这次封控自10月26日开始,11月12日结束,共涉及88户、217名居民。
“小区转为管控了,但卡口点还在,我们几个男同志轮流守夜,今晚还要值夜班呢。”天色渐暗,赵国昌挥了挥手,宽大的白口罩遮住了他的脸,却遮不住双眸中的坚定和热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 晨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