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打开尘封记忆 走近难忘历史 晚报系列微纪录片《兰州·红色印记》 今起播出《不能忘却的过去·兰州大学七烈士》

2021-04-26 09:12:51 智能朗读:

《不能忘却的过去·兰州大学七烈士》视频截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庭那 摄
兰大七烈士纪念碑    马文艳 摄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纪念兰州大学七位烈士牺牲72周年,兰州晚报·指点兰州推出的系列微纪录片《兰州·红色印记》今起播出三集微纪录片——《不能忘却的过去·兰州大学七烈士》。

《不能忘却的过去·兰州大学七烈士》讲述的是70多年前,在风云激荡的时局中,为了解放事业,在黎明即将到来之际,兰州大学的陈仙洲、程万里、魏郁、焦洁如、陈敬宇、李承安、杨怀仁七烈士慷慨赴死,用生命和鲜血为后人铸就了一条通往幸福和光明的道路。

1948年4月,甘肃工委决定建立皋榆工委,即兰州市委。一年后,中共兰州市学委成立,兰州大学俄文系学生陈仙洲任书记,兰大附中的军事教官程万里任宣传委员。根据上级指示,兰州大学地下党组织积极团结进步学生,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文件和理论知识,并与敌人展开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9年,在兰州战役打响之前,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实行《戒严法》,包括兰州大学教师支部在内的兰州地区部分党组织,相继遭到破坏。同年7月至9月,七位烈士先后被捕入狱,备受折磨之后全部壮烈牺牲。

该片以一座矗立在兰州大学毓秀湖畔、走过了70余个春秋的烈士纪念碑为序,将七烈士的故事分为“壮怀”“担当”“铭记”三个部分,以倒叙、述说的形式,带您打开一段尘封的记忆,走近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铭记和缅怀他们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和档案馆的大力支持。遗憾的是,在查阅和搜集七位烈士的资料时发现,兰大档案馆仅有陈仙洲、魏郁两位烈士留存有影像(黑白照片),其他五位烈士的容貌则不得而知。

尽管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照片中的两位烈士面容清秀,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节。

从1909年到2021年,在兰大110多年的历程中,培养出了近40万学子。对于这个数字,七位烈士堪称沧海一粟。但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进程中,有无数和七烈士一样的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缅怀:陈仙洲,甘肃临洮人,1946年考入兰州大学,系俄文系二年级学生;程万里,山东人,兰大附中的军事教官;魏郁,甘肃临洮人,兰州大学历史系助教;焦洁如,河南洛阳人,兰州大学俄文系二年级学生;陈敬宇,河南偃城人,1946年考入兰州大学,系植物系二年级学生;李承安,河南巩县人,兰州大学法律系二年级学生;杨怀仁,甘肃文县人,1941年起任兰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员。

牺牲时,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只有24岁。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文艳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