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兰州走进绍兴城际交流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宁波贝发集团 一支绘出无限可能的“笔”

2021-04-23 09:04:18 智能朗读:

商场里贝发公司的文具产品 张万宏 摄

中国什么时候能造出和德国一样的好笔?这被称为“总理之问”卡脖子难题,如今早已解决。也因参与攻克了造出中国好笔头的技术难题,回答了“总理之问”,贝发收获不少赞誉。4月21日,“丝丝相扣”“一带一路”金城兰州走进古越绍兴城际交流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宁波贝发集团。

核心技术撑腰

中国造解决“总理之问”

27年前,邱智铭从父亲手中接过只有几十个人的制笔家庭作坊,以此创立了贝发,并迅速汇入宁波“千军万马做外贸”的滚滚大潮中。二十多年来,贝发积累了全球15亿用户、10万多家零售终端、1000多个核心客户及分销商和100多个线上线下渠道,产品销往北美、欧洲等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4年的春天,我带上从余姚、温州、桐庐搜集起来的样品以及自家作坊生产的2支多色圆珠笔和三角形圆珠笔,单枪匹马到广交会上推销,凭借一张名片敲开外贸的订单和出口的大门,将文具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邱智铭告诉记者,依托产品和服务,小订单变成了大订单,小客户变成了大客户,贝发依托国外市场,开始以“滚雪球”的方式增长。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到2000年,贝发的笔类出口数量就超过了当时上海一批国有老厂的总和。2003年,贝发和美国人关于337条款产生了纠纷,被称为制笔业知识产权第一案,当时非常地痛苦,双方耗时一年,最终以和解而告终。在此前后,贝发开始铸就坚实的技术基础,1997年开始,贝发平均每3天申报一项新的专利,历年申请专利有效数量达到了3000多件。

中国制造要在国际舞台上站台,用核心技术撑腰必不可少。到了2015年,贝发牵头国家项目课题,将太原钢铁一炉炉的特种钢,在贝发切削成圆珠笔头和球座体,历时四年,以技术成果向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圆珠笔头之问”交出了答卷,解决了这一“卡脖子”的工程,也打破了日本垄断,成就了100%的国产好笔。这也是贝发技术的里程碑。

“我们用事实交出了响亮的回答:中国也能造出和外国一样好用的笔!”邱智铭说。而如今,贝发开始尝试重新定义一支笔,持续研发AI智能笔、食品级墨水马克笔、高端文创礼品笔等等,还研究健康护眼灯光、人体工学桌椅、生态环境等诸多品类,用文化和创意满足美好生活所需,做“美好生活场景师”。

以大带小 以强扶弱

构建文创产业生态平台

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贝发也开始以笔为凿,全力打通文创产业不同门类、环节之间的隔层。“我们联合中小企业建立文创产业生态闭环全网营销平台,利用自身营销资源、渠道资源、制造资源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承担起以大带小、以强扶弱、资源共享的社会责任。”邱智铭说,“在我看来,西部是一片蓝海,但兰州目前的招商方式还比较传统。其实创文不仅仅是制造产品,更重要的是把东部地区好的营销模式,数字化的运营引过去,带动当地的发展,这方面的价值不亚于传统的招商模式。”

邱智铭认为,兰州提出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贝发可以把企业运营模式和庞大的客户资源给兰州有关企业和机构进行嫁接与合作,带动他们一起成长。同时,贝发有产业化的经验,西部地区有很多文创资源如敦煌壁画等,但都没有行成强大的市场占有量,有可能的情况下,贝发可以与兰州、甘肃开展相关的合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合作的时代,就是要让大家成为一个圈层,一个社区,能互相分享,互相帮扶。”邱智铭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