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何宏兰委员: 加强和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注重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2021-01-14 08:41:16 智能朗读:

何宏兰委员是一位多年从事特殊教育的园丁,多年来,她坚持不懈为保障残疾儿童学生受教育权利努力争取,今年的“两会”,她又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市特殊教育体系”的提案,建议在辅读学校试点开办职业教育部,专门负责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可接受职业教育的轻度智障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培训。

特殊教育(在我国主要指残疾人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有助于改变残疾人的命运,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特殊教育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据了解,国家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残疾人的受教育权,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前所未有地将特殊教育作为一类教育单独规划,已就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制定特殊教育办学标准、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残疾学生资助体系等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据不完全统计,兰州市目前有学龄期智障儿童近1000余人,其中城关区约300余人,作为兰州市智障儿童接受教育最大的城关区辅读学校,通过送教上门在校就读的约165余名。从1986年智障班开班至今,城关区辅读学校共毕业了近300余名智障学生,但就业率仅为10%左右。

“除了学生自身条件限制等因素外,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地接受职业培训,或是一些职业技能的培训与就业严重脱节,也是就业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何宏兰委员说,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闲散在家,需要有人照顾,有的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不得不辞去工作,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无人看护而流浪街头,导致伤害、意外事故的发生。“这些问题,也必然会随着每年智障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而不断累积,一定程度上会转化为新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工作的发展,全市除城关区辅读学校外,永登、榆中等地也相继成立了特殊教育学校,但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职业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近年来我市普通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全市特教工作在职业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空白。”何宏兰委员说,目前我市特教学校仅仅只是开展九年制义务教育,注重培养智障学生掌握简单的文化知识和简单生活技能,忽视了职业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从教育效果来看,对于让智障人接受系统的适合的职业技能培养,达到自食其力,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

“让每一个智障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努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挺起胸膛自信地朝前走。”何宏兰委员建议,要办好特殊教育,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职业教育不可缺失。

建议扩大城关区辅读学校办学规模,在辅读学校试点开办职业教育部,专门负责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可接受职业教育的轻度智障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部要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动态和需求,选择汽车美容、酒店服务、保洁、保安、家政服务,烘焙及社会福利企业操作工等适合轻度智障学生从事的专业,设立专项经费,聘请相关专业人员授课,定人定岗进行职业培训。同时,与相关单位签订协议,搭建学生到用人岗位的实习平台,做到“人员谁培训、实习谁保障、用工谁负责”,进一步应对市场需求,拓宽智障学生就业渠道。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特殊教育机构推开。

成立兰州市智障人托养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农场,开设养殖、种植、酒店服务员等智障人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工作,通过政府的力量对轻度智障人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就业训练、职业康复和职业教育,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轻度智障人既就业又有去处,融入社会,改善生活状况,减轻家庭负担,保证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权力,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对中重度智障人实行终身托养服务,减少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实行硬性扶助智障人就业绩效考核,对一些效益好的单位和企业提出明确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用人单位安排智障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的规定,解决轻度智障残疾人就业问题,使他们有能力与正常人一样从事工作。对于智障人开办的营业性场所或摊点,政府层面要加强引导,鼓励全市各级各类单位员工每年到这些地方消费,或保证他们的生产经营效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