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农工党兰州市委员会: 加强黄河兰州段主城至新区过渡带生态保护

2021-01-13 08:36:13 智能朗读: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流域兰州段的治理与生态修复已势在必行。

兰州主城至新区过渡带是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乡镇村较多且布局分散,周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景点分布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

农工党兰州市委员会通过调研认为,该区域是建设美丽兰州的重要承载地,通过从生态、功能、交通等方面寻求城乡融合发展,突出产业驱动、绿色发展之策,实现新老城区功能融合互补、城乡一体协同发展的目标,将该区域打造成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示范区和“双城互动、城乡融合、生态优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据了解,近年来,兰州新区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产业化体系。通过创建实施黄土丘壑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使昔日荒坡土丘、草木难寻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变成了高标准农田、生态绿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新经验。修复生态12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5万亩、生态林果2万亩、绿化建设用地5万亩,城市绿地率35%,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年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达标率95%。近年来,兰州新区已开工建设石门沟经济林生态修复示范区、段家川生态修复示范区、现代农业公园等9个项目,规划景中高速绿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新区南部6.3万亩生态修复示范项目等12个项目。目前正在探索实施“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打造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区。

市农工党委员会建议,采用“生态续脉筑网,空间有序链接”策略,构建“生态共建、空间衔接、设施共享、产业共融”的山水城乡生态空间,形成“一心两网一环”的生态大格局。“一心”指兰州新区与兰州主城之间的生态绿化景观核心。“两网”即绿网和水网。绿网指依托中通道、京藏高速公路、县乡道路通道,形成网络状绿色防护。水网依托区域内泥麻沙沟、咸水沟等丰富的自然河谷资源,设计防洪与景观为一体的区域景观河流,充分挖掘引大入秦引水的潜力,利用兰州新区中水资源补充河道水流,修复河道生态,活化区域内的生态水系,为区域生态修复提供保障。“一环”依托兰秦快速路、机场高速公路、兰州北快速环路、新区南绕城快速路形成的“高速路+快速路”的快速环状通道,布局强化“东、西通廊”,通过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的建设,形成优美的城镇组团,将兰州新区、兰州市区、水阜、树屏等重点乡镇组团进行有机串联,同时基于促进沿线生态修复形成生态环廊,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托、共同发展、高度复合的有机发展环带结构。同时,结合空间要素分布,区域形成“双城、四镇、三廊”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实现兰新双城融合互补发展。“双城”指兰州主城与兰州新区两大发展驱动中心;“四镇”是区域内的九合镇、忠和镇、水阜镇、树屏镇;“三廊”指依托机场高速西通道、景中高速中通道、水秦快速东通道优先启动生态修复,沿线乡镇通过建设郊野公园、休闲农业、经济林建设、文化旅游等产业布局,形成综合有机的产业发展廊道。

市农工党委员会建议,在实施推进过程中,一要着力修复生态,筑牢黄河北部生态屏障。二要推进复绿造林,建设都市中央生态绿芯。三要活化水系通道,塑造山水田园镇村格局。四要加强产业引导,促进两城互补融合发展。五要健全规划体系,助力市郊乡村全面振兴。六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乡一体品质生活。

通过生态本底的治理和修复、生态产业规划布局等多项举措,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具有黄河丝路文化底蕴、景观特色鲜明的黄土高原山水生态之城。同时有效引导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实现兰州新老城区功能互补,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有序治理,城乡协同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