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兰州新闻> 正文

从“赶”地铁 到“挤”地铁 市民对轨道出行日益依赖 期待地下网络更加完善

2020-12-04 08:56:26 智能朗读:

客流满满的地铁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自2019年开通试运营至今,发送旅客数千万人次,列车准点率也交出了满分答卷。特别自今年国庆长假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能明显感受到在乘坐轨道交通1号线时比早前更加拥挤,早晚高峰时段从原来的“赶”地铁变成了现在的“挤”地铁。而逐渐上升的客流从侧面反映出轨道交通1号线对于城市以及市民出行的重要性,在市民依赖地铁出行的同时,也对兰州轨道交通有了更多的期待。

据轨道交通行业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先后三次突破单日旅客发送记录,其中, 10月1日当天发送旅客超过3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达20万人次以上,客流密度在全国单线运营城市中名列前茅。从成都返兰的卢峰在踏出兰州西站,走进地铁1号线后,高密度的客流仿佛让他有来错城市的感觉。“走进地铁站的那一瞬间,我还以在高铁上睡过头又回到成都了。”卢峰说,在他的直观感觉中,已经组网运营的成都地铁在高峰时段也不过是排队乘车,但是繁忙的兰州地铁1号线在售票机前就排起了长龙。“在十几台售票机前,排队买票的人接踵而至,地铁站务员们逐一引导,那场面有点像春运。”卢峰认为,地铁在兰州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常规的城市公交所能替代的,这种对快速公共交通工具的依赖,更无法与其他拥有地铁的城市相比。

在外阜人眼里,兰州的地铁称得上是繁忙高效。在本地人眼中,地铁这一新兴公共交通资源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让稠密似胶的地面交通多了一条穿梭于城市地下的快速通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兰州市目前人口密度远大于同体量城市,其城关区人口密度已达到每平方千米3.5万人以上,高于上海、深圳、香港等地人口稠密区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市民的公交出行率高达40%以上。因此,早日让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路组网将极大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情况,同时以轨道交通线路为串联,将城市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人口集聚中心连城一线,从而达到公交集约,压缩市民公交出行时间的目的。“希望能尽早形成地铁网络。”就读于西北师大的王磊表示,因为来自上海,他对轨道交通线路成网有着深刻的认识。“我在安宁区就读,每次乘地面公交前往市区需要40分钟左右,即便换乘地铁也在地面公交上花费很多时间。兰州是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带状城市,它如果有若干条线路形成网络,从而串起南北两岸,城市东西,将比上海的地铁网络形成更加高效的出行体系。”在王磊的社会调研中报告中写着:兰州市的交通情况极富地方特色,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在上班时段由东西两端向中心聚集,下班时段则反之。“如此明显的公交特征正适合地铁线网发展,尽早形成地铁网络将对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进而在远期发展中形成更多的城市副中心,让城市更有吸引力。”王磊说。

“北拓东进”推动形成“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这是近年来兰州市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区要逐步向行政聚集区、商业聚集区、金融聚集区、文化聚集区过渡嬗变,在这期间诸多新加入城市的人群将主动寻求城市周边“卫星城”落地生根。因此,系统化的城市交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住榆中县栖云路的邓芳贤是一名有着多年从商经历的创业者,每天从家到他所在万商国际数码城之间超过了50千米,在路上花费的时间也在90分钟左右。“城市的东翼不通地铁对于我这种居住地较远的创业者和打工族来说是一种灾难。”邓芳贤说。在他的成本核算薄里,有一条不多见的交通时间成本记录,里面成阶段地记录了不同时期的交通时间花费。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城际公交上的经历。早晨10点,十多名还挤在城际公交上的打工者在议论着迟到问题,当他加入议论后才发现,这些迟到的打工族都在期待能有一条地铁线路通往他们所居住城市东部,减少长距离奔波带来的不便。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榆中片区现有常住人口34万余人,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在兰州中心城区打工、创业为主。在这些人群中多数人无法承担主城区的住房和生活压力,进而选择了迁徙式的工作生活方式。如不披星戴月就会薪资减半,这不是对工作是否努力的评定,而是城市远翼市民对交通不便的自嘲。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城市公共交通资源是兰州市目前最紧缺的资源之一,纵观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实践,城市轨道交通对支持城市发展的作用巨大,它不仅在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能从源头上拉动经济增长,并以其快速、准时、大容量的特点吸引人口、产业向沿线聚集,从而带动沿线开发,引导城市拓展。因此,兰州轨道交通线网的持续建设对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也是支撑兰州市完成主城区“抽疏”战略,完成城市“一心两翼”整体布局的重要需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文/图

来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