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 正文

“斗鸡眼”有真假 早发现早治疗

2022-08-25 08:24:18 智能朗读: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演员有时会故意做出斗鸡眼的样子,以此达到诙谐搞怪的喜剧效果,这也许能让观众会心一笑,但在现实生活里,假如一个小孩长成“斗鸡眼”,那家长真的要闹心坏了。

正常情况下,当双眼直视前方时,两只眼的眼球位置分别在两眼的中间位置呈平行状态,但如果两眼的眼球位置偏向鼻根部,那就成了人们俗称的“斗鸡眼”,也称“对眼”,在医学上称“内斜视”。

临床上有几类常见的“内斜视”。

有一种“内斜视”是假性内斜视,患儿内眦赘皮,遮住鼻侧球结膜,外观呈内斜视,但角膜映光点正位,交替遮盖示正位。内眦赘皮造成“内斜视”的假象,角膜映光正位;消除内眦赘皮影响后外观正位。这种情况,是由于视觉错觉引起的貌似“斗鸡眼”,其实不是真性内斜视,不会影响患儿的视功能发育。但是家长也要注意,此时孩子眼睛还未发育完全,需要定期检查,且不能让孩子过渡注视近距离物体,避免诱发调节性内斜视。

完全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最常发生在2至3岁,患儿斜视角不稳定,变化较大,早期间歇出现;充分麻痹睫状肌或足矫戴镜后眼位可正;多为中、高度远视。治疗方式是充分散瞳后足矫配镜,定期复查,随着眼球发育,远视屈光不正“正视化”,远视度数减少,内斜度数会好转甚至消失,多数弱视亦可治愈。

部分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合并中度或高度远视;充分麻痹睫状肌屈光矫正后,仍残留部分内斜,治疗方式是充分散瞳验光后足矫戴镜复查,若仍残留斜视,需尽早手术治疗矫正眼位、训练双眼视觉。

先天性内斜视(婴儿型内斜视)在患儿6到12月龄前发生,一般为生理性、轻度远视;可伴有异常眼球运动或歪头视物,如轻度眼球外转受限、下斜肌亢进、眼球震颤等。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辅助屈光矫正及弱视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今年24岁的小明是深度手机控,每天连续刷手机、打游戏至少五六个小时。年初,他发现看东西有时候出现了重影,尤其开车时感觉前面影影绰绰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好一阵,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珠子竟然向内斜了,居然成了斗鸡眼。经医生诊断,小明患上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是什么?当两只眼睛不能同时看一个目标时,称之为斜视。斜视有很多分类,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是斜视的其中一种。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多发于成年人,但由于孩子现在接触电子产品的年纪越来越小,使用电子视屏时间越来越长,发病人群年龄从几岁到几十岁不等,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利”。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患者有一个共同点: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并且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密切相关,眼部肌肉紧张和过度调节,逐渐地使双眼向内偏斜,容易诱发该病的发生。患者的双眼看东西的时候会出现重影的情况,先在看远时发现,慢慢地看近也会出现,外观上能感觉到眼球向内偏斜。

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出现了看东西重影的情况,一定要警惕起来,在发病早期就进行干预和治疗,否则会对学习、生活造成诸多影响,甚至丧失立体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怎么治疗?首先,要去除诱发因素,避免患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尤其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矫正屈光不正。其次,非手术治疗,发病早期或者身体状况不适合做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非手术治疗,暂时配戴三棱镜缓解复视头晕症状等。还有手术治疗,内斜视度数较大,双眼同视功能受损复视难以克服,外观不佳,影响学习生活社交等,符合手术指征时,需要手术矫正的患者务必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斜视显微微创手术,不要拖延,错过了黄金治疗时机,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就会更困难。

医生提醒,减少近距离用眼,尤其是避免过度沉溺于电子产品。2岁以下幼儿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至5岁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对成年人来说,在玩手机的同时要注意放松,掌握三个“20”用眼法则——在观看电子屏幕20分钟以后,建议向20英尺(6米左右)远处眺望20秒,让眼睛得以休息调节放松。

家长若发觉孩子老是“不正眼看人”,怀疑有斜视问题,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眼科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