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康> 正文

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七月健康提示—— 谨防肠道传染病和意外溺水

2022-07-07 08:31:04 智能朗读:

七月正值盛夏时节,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和大暑,也在本月接踵而至,这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即将来临。随着温度的升高,人体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开始活跃,因此要注意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此外,因温度升高而引发的高温中暑也需要注意。日前,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七月健康提示称,大众依旧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新冠肺炎病毒。同时,因外出活动次数的增加,蚊虫叮咬及意外溺水也需要特别注意。

新冠肺炎: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勿超八小时

省疾控中心提醒,当前,全球疫情继续反弹,我国疫情防控仍然面临较大的风险挑战。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也为了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家应该继续遵守防疫基本准则,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要求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提倡勤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钟。温度适宜时,可使窗户常开。

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收取快递时,用75%的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洒快递外包装,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并做好手卫生。

使用空调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

马桶冲水前盖马桶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存水弯水封。定期清洁消毒厕所内卫生洁具和地面,表面有脏污或霉点时,要及时清洁消毒。

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做好每日健康监测,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做核酸检测时,按要求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保护个人健康。

高温中暑:若不给予迅速有效治疗恐危及生命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温度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即使是健康人也有可能发生中暑,甚至死亡。因此中暑是一种会危及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

当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一段时间后,如果出现四肢无力、口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到阴凉的地方,保持通风状态;用凉毛巾或冰凉贴冷敷额头正中及两侧、颈部、腋窝;喝含有淡盐的清凉饮料、绿豆汤等,以达到降温散热的作用,休息到身体恢复到正常为止。

如果出现昏迷,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要解开患者的衣领,使患者呼吸通畅。让患者侧卧位,防止在昏迷时出现呕吐,引起窒息。

预防中暑,应及时补充水、盐分和矿物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少量多次,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注意饮食及休息。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当气温大于等于32℃时,应尽量在凉爽的室内活动。避开正午时段外出,做好防晒。穿轻薄、浅色的衣裤,戴遮阳帽、太阳镜,或撑太阳伞、涂抹防晒霜等。

环卫工人、建筑工人、消防员、快递员、交警等人群,在高温环境工作时,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同事间应彼此留意健康状况。

注意不要把婴幼儿或儿童留在停放好的车里。即便在车窗留了缝隙,车内温度在停车后10分钟内可上升近7℃。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体弱者、老年人、婴幼儿及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和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中暑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肠道传染病:出现腹泻呕吐尽早就诊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引发肠道传染病的原因有很多。夏季气温炎热,食物极容易腐坏变质、滋生细菌,不慎摄入后很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食物长时间存放在冰箱或从冰箱中拿出后,若没有加热彻底,就无法有效杀灭有害细菌,导致肠胃不适。很多人在夏季食欲不振,喜欢摄入生冷、辛辣的食物,而这些刺激性的食物很容易对胃肠道粘膜产生刺激,诱发不适。

预防肠道传染性疾病,省疾控中心提醒: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吃剩饭菜要放在冰箱储存,不要吃未在冰箱储存或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冰箱内短期存放食品,食用前要蒸煮热透;水产品烹饪时间要充足,不可生食。加工凉拌菜时要生熟分开,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刀具和专用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感染。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洁水多次冲洗,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在中洗的过程中,用手轻轻地洗刷表面。

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毒,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做好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蚊虫叮咬:小于两月婴儿不可使用驱蚊剂

蚊虫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尤其在夏秋季节是传播性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对蚊虫的危害要有充分认识,积极灭蚊虫,预防疾病发生。

如何使用驱蚊剂?将驱蚊剂喷、涂抹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处,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要避免药物进入眼睛和嘴里。一般室外环境间隔2到4个小时涂抹一次驱蚊剂。一般具有我国农药登记证的商品驱蚊剂可以用于婴儿,但不要用于小于2个月婴儿。

被蚊虫叮咬后,省疾控中心提醒公众:一般蚊虫叮咬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等止痒、抗炎。如果发生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若被蚊虫叮咬并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以防家人和朋友感染;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如外出必须使用驱蚊剂,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住所要安装纱门和纱窗,避免蚊虫入内。

家庭灭蚊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综合治理。在采用清除积水、安装纱门纱窗、电蚊拍灭蚊的同时,可使用蚊香、杀虫气雾剂驱蚊灭蚊,对无法清除的积水用灭蚊幼剂处理。

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以阻止蚊虫长驱直入,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休息时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

居民家庭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有盖子的盖上。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并时常喷洒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垃圾桶应加盖。

可使用蚊香,按使用说明驱蚊灭蚊,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还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灭蚊,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上直接喷洒,喷洒之前要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喷洒完毕后最好关闭门窗半小时到1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喷洒过量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中使用杀虫气雾剂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婴幼儿接触,如果不慎将药液喷到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防溺水:管理不规范戏水场所是儿童溺水高发地

天气逐渐炎热,溺水事件逐渐进入易发期、高发期。家长和孩子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避免悲剧的发生。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4岁以下小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比如说室内的脸盆、水缸及浴盆等。5至9岁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可能会涉及到户外的比如说水渠、池塘和水库等。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一些管理不规范的泳池和戏水场所也是儿童溺水的高发地点。

儿童溺水预防的首要行动是时刻有效看护。当孩子在水中时,无论是在泳池中、澡盆里,还是在开放性的水域中,家长不要自己看书或玩手机。因为溺水随时可能发生,并且溺水的过程很快。

关于溺水,省疾控中心提醒公众避免一些误区: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没办法很好地保护水中的孩子。充气的塑料水上玩具、游泳圈不是专业用的漂浮装备,而只是一种帮助孩子暂时浮在水面的辅助工具,当水流发生变化,或孩子自己没有抓住等情况发生时,孩子就可能溺水。常发生的事故是,充气水上玩具、游泳圈在水的推动下突然翻过你孩子的头或是充气水上玩具、游泳圈突然漏气了,而引发溺水事件。因此,充气的水上玩具、游泳圈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专门为救生设计的救生器材 。同时,家长一定要牢记,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替代成人的监护。

泳池监护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护整个泳池有序,游泳者可以安全地在泳池中游泳。同时,当发生意外时,他能第一时间给予救助。为此,他无法做到专门时时盯着看你的孩子游泳的状况,而时时有效看护水中的孩子,是家长自己的第一责任。

孩子发生溺水时,不会拼命拍水或大喊,所以无法被及时发现。孩子发生溺水时,实际不一定能拼命拍水或大喊,而是无声的,甚至可能是站着不动,或低头在水下不动的,而你可能还以为他在练习憋气。为此,孩子在水中,家长要时刻看护。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来源: 兰州日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