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接种新冠疫苗?
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还有必要接种疫苗吗?
有必要。面对新冠病毒的传播,人类社会要想恢复正常,办法只有一个:实现群体免疫,而实现群体免疫的最佳方法是:接种疫苗。我国仍存在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风险,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能对个体、人群形成有效保护,一旦发生疫情输入时,能降低人群感染率、重症率和病死率。接种疫苗的人群越多,拥有免疫力的人就越多,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既起到了保护自己与家人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保护他人的作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立人群有效群体免疫屏障,这也是我国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主要的策略。
有必要因新冠疫苗问世时间短而担心其安全性吗?
疫苗的问世时间与疫苗安全性没有必然联系,无需担心。虽然新冠疫苗从研发到上市周期较短,但其安全性评估标准并未降低,程序也没减少。此外,我国已建立了疫苗上市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性风险。
我国附条件上市的疫苗采用的技术路线成熟吗?
灭活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是成熟、可靠、经典的疫苗制备手段。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在原有的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平台基础上研发成功的,部分赴埃博拉流行地区的出国人员曾接种过。
接种疫苗后若出现嗜睡、低烧等症状,与疫苗质量有关吗?
疫苗不良反应是在疫苗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受种者接种后发生的反应。接种部位肿痛、低烧、嗜睡等轻微反应,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能属于一般反应;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急性严重过敏反应属于异常反应。
为确保持续免疫,需少量多次注射不同疫苗?
不同类型疫苗诱发的免疫应答不同。某种疫苗接种后,如因长期保护效果不足,需要加强免疫,可通过接种另一类型的疫苗来增强免疫应答。也存在用不同类型疫苗序贯接种,促进机体产生不同类型免疫应答的情形。我国在开展接种工作的同时,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强免疫、采取不同类型疫苗序贯接种。
不少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应注意什么?
第一,老年人接种的时候,如果有基础性疾病,建议在平稳期进行接种,有些老年人如果拿不准,建议咨询接种医生或者临床医生,评估是否能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第二,提前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流程和疫苗相关的知识,提前预约,避免老年人在现场过多等待,引起疲劳、紧张的情况。在接种过程中,建议老年人由家属陪伴做好接种工作,防止出现一些意外摔倒等情况。最后,老年人在现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之后需留观30分钟。如遇到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之后出现不适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建议尽快就医,如果怀疑和新冠病毒疫苗有关系,也要尽快报告。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保护老年人健康有什么作用?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极大地降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本轮上海疫情死亡病例中,超过90%是未接种过疫苗的老年人。老年人完成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础免疫,即使感染,但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至少降低60%,如果还接种了加强针,风险降低90%以上。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吗?
目前我国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已超过2亿。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全国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出现严重异常反应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左右,目前监测和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且绝大多数为疫苗接种的常见一般反应。同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没有超出既往针次出现不良反应的水平,没有增加额外风险或不良反应。
如老年人长期待在家中或很少外出,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现代社会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频繁,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完全与病毒隔绝。当前变异病毒传染性很强,老年人即使不出门,或者在远郊农村地区,依然有可能感染病毒。尤其是家中有人在外工作、学习,与其他人接触机会较多,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造成老年人感染。因此,建议老年人做到“应接尽接”,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兰州市疾控中心 提供
版权声明:
凡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的稿件,均为兰州新闻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兰州新闻网",并保留"兰州新闻网"的电头。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