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正文

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 冒充公众人物骗走学生2万余元

2021-09-06 08:54:08 智能朗读:

公众人物可以说是最容易让人信任的群体,因此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被害人对公众人物的信任,以各种借口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9月4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当涉及到钱的问题时,不妨多留个心眼,调查清楚再转账,以防上当受骗。

1

网络交易类诈骗

8月24日,天水市U先生报案称自己被诈骗3万余元。警方调查得知,今年4月下旬,他加入一个蔬菜进货群,在群里他添加了昵称为“邱姐”的一女性为好友并在“邱姐”处订购了一批土豆,几天就收到了货物。几个月后,他再次在“邱姐”处订购了35吨土豆,随后便接到自称是运货司机“小李”的电话。对方说已经将这批土豆装车,要他缴付货款。于是他便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3万余元,但几天过后他并未收到货物。他拨打“小李”电话却无人接听,询问“邱姐”,对方却说自己根本没有收到货款。U先生心知上当,前往公安机关报案。

省反诈中心提示:互联网时代给人带来了便捷,其中也暗藏风险。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诈骗获取利益,广大网友在网络交易时,要注意甄别卖家身份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反诈专线止损。

2

虚假服务类诈骗

8月28日,白银市D先生报案称,他5月份在网上查询身体健康相关问题时,网页弹出一个网络就医对话框。因当时他身体确有不适,便在对话框内向自称是“某珍堂”医师的人咨询了相关病症。他原本对其医师身份有所怀疑,但在其说了许多专业词汇并将相关证书信息全部发给他后,消除了疑虑,立即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入医药费。此后他并未收到任何药物,也无法联系对方。

省反诈中心提示:在网络咨询医生时,一旦觉得自己掌握了对方的身份信息,便完全信赖对方,进而买药或转账,这种行为不可取。请广大网友问诊治疗时前往正规渠道就医,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反诈专线进行咨询。

3

冒充公众人物诈骗

8月29日,张掖学生K在家刷视频时,看到某人发布的关于自己偶像“宋某”和粉丝互动的信息。他立刻通过该信息添加到“宋某”QQ号,对方头像、名称均显示其为“宋某”本人。随后,他根据“宋某”发送的粉丝福利群号加入粉丝群。该粉丝群管理员称第一批入群福利是“宋某”签名照,扫码即可参与抽奖。随后他扫码并按链接提示输入了50.01,结果他发现自己被扣款50.01元。管理员称是他操作失误导致扣款,要求他下载某App办理退款。他在按对方提示操作后,发现又被扣除了2万余元,才意识到被骗。

省反诈中心提示:身份真假不辨的明星,来历不明的粉丝群,要求扫码填写数字的可疑行为,都应该引起广大网友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如遇真假难辨的情况,可拨打96110反诈专线进行咨询。

4

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

8月30日,T先生通过某应用程序接到游戏陪练任务。接到任务后,他便加了“A客户”社交账号。后“A客户”要求他进行身份验证,并发给他一个用于身份验证的二维码。他扫码进入后,其对话框内有一自称是“客服”的人。该“客服”称“A客户”目前无法下单,需要对他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并告知他如果想继续获得代练业务,需先转保证金进行身份验证,并承诺保证金会在验证成功后返还。他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账户进行转账,但每次转账后该“客服”都以备注不合格、转账账户错误等为理由,让他连续扫码转账,T先生累计转账7次,损失3000余元。

省反诈中心提示:凡是要求缴纳保证金、保险金并承诺事后返还的,基本上都是骗局。呼吁广大网友在官方应用平台下载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官方应用程序”,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远离诈骗。如遇诈骗,请拨打96110反诈专线报警。

5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8月26日,H女士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局工作人员,称其医保卡在某市涉嫌医保诈骗。随后,对方将电话转接至自称为某市公安民警的“高某”。“高某”通过社交平台向受害人发送了一张涉案人员通缉文书,其中有她的头像及身份信息。急于证明清白的她按对方要求下载了其发送过来的软件安装包,“高某”每过一段时间便提醒她点击该软件,并让她在附近网点办理银行卡,将自己所有的钱全部转入该银行卡。她按照对方安排操作,还将从各网贷平台借贷的钱提现存入该卡。后来她发现卡内资金被对方全部转走,总计被骗约90万元。

省反诈中心提示:所有公检法单位都不会要求网络转账,广大网友对此类案件一定要提高警惕,远离骗子陷阱,一旦接到类似电话,可前往相关工作单位咨询或直接拨打96110电话咨询。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苏晓 杨昕

来源: 兰州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