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正文

评论|仓廪实而知礼仪

2020-10-14 10:30:44 智能朗读: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春秋时期,管仲所作的《管子.牧民》,也是流传己久的一句俗语。意思是百姓的粮食充足了,丰衣足食了,才能顾及到礼节,才能重视荣誉和耻辱。兰州新闻网2020年9月30日所刋登的新闻《重情义好老师捐资葬学生 守信用十二载后感恩还钱》,所讲述的故事,就充分证实了这个道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句俗语无论是对官府还是对百姓,无疑都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在今天也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理论,即物质决定意识。然而,自从管仲提出这一观的以来,真正在历史长河中,能够做到百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社会却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自给自足的国家,靠天吃饭是百姓生产生活的一大特点。仓廪能不能实,一半是人为一半是天意。另外,中国历史也是战争频发的历史,动荡带来结果,就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生命都受到了威胁。而和平时期,政府的各种苛捐杂税主要来源于百姓在土地上的那点收成,少有他路。所以,管仲的这句俗语只能说是一种理想,一种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民生问题,关心百姓的福祉。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改变生产结构,扩大对外经济贸易,使国家和人民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大多数的百姓都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地大人多,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仍有许多人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处于贫困状态。面对这一情况,2013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里洞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指示。“精准扶贪”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要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摆脱贫困帽子,让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几年时间过去了,脱贫攻坚的效果怎呢?可以说效果非常显注,脱贫人口不断增加,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兰州新闻网2020年9月30日所刋登的新闻《重情义好老师捐资葬学生 守信用十二载后感恩还钱》中的受捐资学生家庭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是特困户,十二年前,当女儿遭遇不幸时,他们甚至拿不出为女儿办理后事的钱,所幸遇到了好老师,为他们解了难。十二年后,他们一家和中国数百万贫困农民一样,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的大会战中,成功地脱了贫。脱贫了,有钱了,就想偿十二前所欠的恩情。什么是知礼节?什么是守荣誉?这就是知礼节,这就是守荣誉。脱贫攻坚的意义,不仅仅是让人民吃得好,穿得暖,过上幸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物质的满足达到精神的升华。只有当贫困被彻底解决之后,手中有了余钱才是整个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没礼节的社会,物质再丰富,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一个没有荣辱观的社会,百姓再善良,也摆脱不了弱肉强食的残酷。只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才能让管仲的理想和愿望,在当今社会得到真正实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立山 周晓菲

    相关稿件链接:

    情义好老师捐资葬学生 守信用十二载后感恩还钱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