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商业|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金城评论>别论> 正文

惋惜!高考分数够了,却因心脏病无学可上

2022-08-05 18:00:00 智能朗读:

最近有媒体报道,河南的一位高考生,成绩超一本线42分,但是因为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体检没过,接连被高校提档、退档。张同学现在也十分发愁,他说:“只要有公办本科院校愿意录取我,我会签免责协议,犯病后不追究学校任何责任。”

消息一出,不少人替他惋惜,还有人质疑,学校这种做法是不是破坏了高考公平。不过,根据规定,患有严重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病等六类疾病的考生,学校是可以不予录取的。从现实角度来讲,患有重疾的学生在校园生活方面通常有特殊需求,如果不幸发生意外,高校也会面临一定的责任风险。高校选择直接拒录,也是为了规避风险。

学校直接拒录,的确是避免了麻烦,但是对像张同学这样的考生来讲,过于残忍了。

张同学的高中老师表示,高三这一年他都没有犯病,除了不能剧烈运动,与正常人差别不大。

其实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2009年,暨南大学为一位心脏病考生安排了单独体检和面试,最终决定录取,根据她的身体状况批准休学一年,进行手术后再入学,并且签订了免责协议。这一系列操作虽然繁琐,但却是高校人文精神的体现。

当然,只靠高校的人文关怀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政策法规上有所扶持。可以通过专项财政拨款、发起教育基金等方式,减轻高校的经济负担;在责任认定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减少高校的顾虑。

患病学生本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更不能“一刀切”,让他们的多年苦读成了无用功。


责任编辑:王丹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