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兰州新闻网

首页| 兰州| 新闻| 政务| 房产| 旅游| 汽车| 教育| 财经| 健康| 公益| 女性| 艺术| 企业| 兰州日报| 兰州晚报| 全媒体矩阵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正文

礼县行记 ——安宁区结对帮扶礼县脱贫攻坚见闻

2019-06-25 00:00:00 智能朗读:

驻村干部与乡亲们在一起

驻村干部与乡亲们在一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文豪文/图

    今年5月,按照省委部署和市委安排,兰州市安宁区尽锐出战,选派50名干部赴陇南市礼县开展帮扶。大家满怀必胜信心,抱着一鼓作气勇气,舍小家,为大家,助力我省脱贫攻坚。

    铮铮誓言尤为响亮:“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仲夏时节,本报记者赴陇南市礼县,探访驻村干部工作生活环境,记录结对帮扶真情,聆听干群感人故事。

    一

    “李、礼音近,明改为礼县……”(《读史方舆纪要》)“天嘉福地,秦皇故里,蕴含厚重,尤在人文,自古文明古镇。东邻天水,南接武都,踞陇南版图之西北……”(《礼县赋》)

    初见礼县,烟雨朦胧。一把大伞撑起一片小港湾,中年妇女躲在下面叫卖两筐野草莓,小摊贩正在炸麻花,细雨洒在伞上,落下的雨帘,浸湿了妇女的千层底鞋。

    设置在县城的兰州市安宁区帮扶礼县办公室,装饰简单,墙上贴的手绘地图引人注意,一张白纸上标注了安宁区帮扶的三个乡镇及二十四个行政村地名、路线、驻村干部姓名和联系方式。

    “昨天晚上下了一夜雨,山路有滑坡危险,今天可能去不了格子村、硬坪村、幸福村、店子村……”“要不我们先去人口相对集中的白关镇。”安宁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照用指着地图,开始规划采访行程。

    二

    通往白关镇的路,让人心惊胆颤,又让人走得荡气回肠。坐在后排的我,系好安全带,紧紧抓住车内扶手。

    路,起于山脚,渐迴绕在腰,后比肩峰峦,再回群岭之下,白关镇就在这里。

    清清河水从镇中流过,特有的西门塔尔牛甩着尾巴,在河边吃草,有位妇女正在河边树荫下洗衣服。

    白关镇白关村第一书记、安宁区司法局干部李堃笑得格外灿烂,迎我们进屋后,他和村干部们继续开会。“我们驻村干部是来协助村上的,在产业发展和扶贫思路上绝不另起炉灶,把西门塔尔牛产业发展好,种好党参,落实好退耕还林政策……”

    王建新是礼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老师,也是一名驻村队员,对于李堃的发言,王建新颇为认同:“李书记说得对,我们就是要立足白关村的实际,把现有的产业做强做精,不搞求全求大。”

    走出白关村村委会,吴照用握着白关村书记白满仓的手,开始“私聊”一些事:“感谢白书记对我们驻村干部的支持。驻村干部以前很少接触农村工作,请多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就指出来。夏天还好,最怕冬天取暖,烟煤炉子危险,给他们教一教如何生炉子……”

    三

    继续上山。一道道沟沟,拱起青山,一座座青山,静默在雨后的蓝天白云下。

    “静默之中、人们依然热爱土地,依旧用锄头和满腔的热忱耕耘春秋、用汗水扶直一株油菜籽和果实。”

    困于深山,所以长算远略;苦于山大沟深,所以站高行远。油付村主任秦肖红就是这样一位汉子,黝黑的脸庞上,有一双无比坚毅的目光。几年前因车祸失去左臂,他用一个右臂,硬是撑起了“致富带头人”的称号。

    山坳里,一座正在施工的现代化猪场映入眼帘,我们见到了白关镇油付村第一书记、安宁区区委办干部张耀辉。和水泥、抱砖头、砌墙,张耀辉和乡亲们一起干得热火朝天。

    “秦主任不认输,他敢于和困难斗争,是个‘铁汉子’。有秦主任这个‘铁搭档’,在油付村没有干不成的事。”张耀辉说。

    路是人走出来的,成绩是人干出来的。

    在礼县的大山里,我们的车陷入了路边的泥坑,秦肖红说:“我找个挖掘机拉出来,这路我熟悉,有我呢大家放心……”

    四

    “三辈子不读书,不如一头驴”,龙林镇韩河村村民杜小红认定一个理,这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再苦也要把娃供成大学生。

    午后的阳光透过农家小院门前的刺槐,清风徐徐光影斑驳。韩河村第一书记、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检察院干部陆灿阳正在帮杜小红洗麦子。杜小红手中的漏勺在水里飘动,陆灿阳端起一盆洗好的麦子,晾在铺好的篷布上。一颗颗饱满的麦粒承载了丰收的喜悦。

    “杜大姐是个能吃苦的人,家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经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了,目前在银行实习。女儿就读于哈尔滨商业大学。供出两个大学生真不容易,以后杜大姐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陆灿阳说。

    也许几年前来到这里采访,一定会发现,这里多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刺槐下,他们坐在那儿,空气如此温馨,从他们嘴中发出琅琅的读书声,又动听得如同一首诗。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学则兴,村不在远,有才则名……

    杜小红说自己没文化,龙林镇彭家村的苏旭红说自己不识字。

    苏旭红的大儿子是高考状元,在湖南省哪个大学上学,苏旭红说不知道,老二在浙江省哪个大学上学,苏旭红也不知道。

    苏旭红朴实、憨厚、勤劳。他养了几十头黑猪,冬天挤时间去县城卖自己做的核桃糖,用一双大手供两个优秀的孩子读大学。

    五

    乌龙头、淫羊藿、鞋带菜、山核桃、羌活、土蜂蜜、黑猪肉、野草莓……礼县山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乡亲们款待客人的美味,当然是采自大自然的野味。

    如何把大山深处的野味,端上市民的餐桌,是每一位驻村干部思考的问题。

    听说我们要来龙林镇彭家村采访,严鑫、赵亮两位兰州市安宁区驻陇南市礼县驻村干部一大早就开始忙活。“这卤肉吃着真香。”“我们早上买了两斤黑猪肉,自己卤的。”“再吃口鞋带菜,这是我们自己从山上摘来的。”

    “黑猪,不就是黑色的猪吗?”严鑫急于反驳:“我们的黑猪喝的是大山里的矿泉水,吃的是玉米、野草长大的,普通的猪能和我们彭家村的猪比吗?”严鑫希望通过宣传报道,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我们村”的黑猪肉。

    大山深处、田间地头,少了繁华,去了浮躁。

    印象中的兰州市安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晁昊蕾,是个活泼、积极、乐观的“小伙子”。在陇南市礼县中坝镇钟楼村,晁昊蕾给人的印象,又多了一份来自驻村干部的担当和使命。

    晁昊蕾拔来几个萝卜,舀来半碗土蜂蜜招待我们,信心满满地说:“通过电商扶贫,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让我们村的花椒、土蜂蜜走出大山,让乡亲们的脱贫路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道’。”

    后记

    在历史长河中,脱贫攻坚必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短短一周采访,收获最大的是满满一本采访笔记。礼县漫山遍野都是“好新闻”和正能量,礼县的绿水青山和朴实民风感染着我,安宁区50名驻村干部与乡亲们结下的深厚友谊感动着我。

    怀揣着采访笔记本,搭上了回兰的汽车。我想,作为一名新闻舆论工作者,大山深处、田间地头是深刻践行“四力”的阵地,也是我们学习的课堂。把驻村干部的好故事讲出来,把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报道出来,把驻村干部和乡亲们拧成一股绳、横下一条心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信心宣传出来,把安宁区与礼县结对结亲、全力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记录下来,是我们的责任。

来源: 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关闭